查词语
查词语

百家

拼音:bǎi jiā

注音:ㄅㄞˇ ㄐㄧㄚ

繁体:

基本解释

◎ 百家 bǎijiā
(1) [various families]∶指许多人家、家族或家庭
(2)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inkers]∶各种学术流派(原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
焚百家之言。——汉· 贾谊《过秦论》

英文翻译

1.(许多人家或家族) various families

详细解释

(1).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説,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史记·滑稽列传》:“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 孔丘 殁已远,仁义路久荒,纷纷百家起,诡怪相披猖。”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身为竹骨与木皮,杀其青而白乃见,万卷百家,基从此起。” 清 钱谦益 《李逢阳赠中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制》:“学问渊源於经术,文辞泛滥於百家。”
(2).泛指各行业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或有技艺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自 灵王 ( 楚灵王 )之后,射道分流,百家能人用莫得其正。”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韵出百家上,诵之心已醺。”
(3).泛指许多人家或家族。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百家姓>书后》:“ 宋 沉括 《笔谈》云: 唐 时氏族大率高下分五等,通有百家,皆谓之士族,此外悉为庶姓,婚宦皆不敢与百家等。”参见“ 百家姓 ”。
(4).见“ 百家谱 ”。

基本含义
指各家的学问、见解或观点。
详细解释
百家是由“百家争鸣”这个成语演变而来,原本是指战国时期各国学派之间的争论和辩论,后来引申为指各家的学问、见解或观点。表示各种学说、学派或观点各异,互相竞争和交流。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学术界、文化界、艺术界等领域中各种不同的学说、观点或流派的交流和竞争。
故事起源
百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之间的学派争论激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个时期出现了诸多重要的学派,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这些学派之间的争论和辩论,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成语结构
百家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在这个学术会议上,百家争鸣,各种学派的观点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2. 这本书集合了百家的智慧,对于理解这个问题非常有帮助。
记忆技巧
可以将百家的“百”字与“各种学派、观点”联系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学派或观点。可以通过与百科知识相联系,记忆百家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各种学派和他们的观点,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有百家的兴趣爱好,有喜欢画画的、喜欢唱歌的、喜欢跳舞的。2. 初中生: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百家争鸣的时期,各个学派的观点都很有意思。3. 高中生:文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分析一篇文章的不同解读,真是百家争鸣啊!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