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杂体

拼音:zá tǐ

注音:ㄗㄚˊ ㄊ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指诗、文字、书法等的各种变体。《法书要录》卷三引 唐 李嗣真 《书品后》:“ 右军 ( 王羲之 )若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 黄侃 《论文字制造之先后》:“此二文,或象形,或指事,又非前之半字比;今为定其名,曰杂体。”

基本含义
指形态、性质、来源等方面杂乱多样的事物。
详细解释
杂体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的形态、性质、来源等方面杂乱多样。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事物、现象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杂体一词常常带有贬义,暗示事物的杂乱无序,缺乏统一性和纯粹性。
使用场景
杂体一词常用于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用来形容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的内部管理混乱、一个作品的风格杂乱、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多元等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杂体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或外貌等方面的杂乱多样。
故事起源
杂体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原文是:“杂体之生也,不知其所以生,吾尝为用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杂乱多样的事物的产生是不可知的,但我们可以利用它。后来,杂体一词逐渐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杂体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杂”和“体”。
例句
1. 这个组织的管理太杂体了,需要进行整顿。2. 这幅画的风格太杂体了,缺乏统一性。3. 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太杂体了,需要加强统一教育。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杂体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房间里摆满了各种不同的物品,形态、性质、来源等方面都非常杂乱多样,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杂体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的书籍来深入了解杂体这个概念的含义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房间太杂体了,需要整理一下。2. 初中生:这本书的内容太杂体了,我看不懂。3. 高中生:这个社会的文化太杂体了,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4. 大学生:这个组织的管理太杂体了,需要进行改革。5. 成年人:现代社会的信息太杂体了,我们需要学会筛选和整理。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