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驳马

拼音:bó mǎ

注音:ㄅㄛˊ ㄇ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駮马”。1.毛色斑驳之马。《管子·小问》:“ 桓公 乘马,虎望见之而伏。 桓公 问 管仲 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 管仲 对曰:‘意者君乘駮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周书·齐炀王宪传》:“ 太祖 尝赐诸子良马,惟其所择, 宪 独取驳马。”
(2).梓榆的别名。《诗·秦风·晨风》“隰有六驳” 三国 吴 陆玑 疏:“驳马,梓榆也。其树皮青白驳犖,遥视似驳马,故谓之驳马。”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辩证》:“梓榆,南人谓之朴, 齐 鲁 间人谓之驳马。”
(3).古代北方部族名。《新唐书·回鹘传下》:“又有 駮马 者,或曰 弊剌 ,曰 遏罗支 ,直 突厥 之北,距京师万四千里……以马耕田,马色皆駮,因以名国云。”

基本含义
指驳斥、批驳别人的错误言论或观点。
详细解释
驳马是由“驳”和“马”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驳”意为批驳、反驳,表示否定或否认;“马”意为马,指代人的话语或观点。驳马的意思是批驳别人的错误言论或观点,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使用场景
驳马常用于辩论、讨论或争论的场合,用来表示对对方观点的否定和反驳。可以用于学术讨论、社交辩论、政治演讲等场景。
故事起源
关于驳马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可能是由于马是中国古代战争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快速和强大的力量,因此用马来比喻别人的观点或言论。而驳马则是用来驳斥、批驳这样的观点或言论。
成语结构
成语“驳马”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没有固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驳马得理不饶人,让对方无言以对。2. 在辩论中,他驳马有力,让观众们都为之叹服。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成语“驳马”:将“马”字想象成一匹奔驰的马,而“驳”字则是用来控制马的奔跑方向的缰绳。这样,我们可以将驳马理解为控制马的方向,表示驳斥、批驳别人的错误言论或观点。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辩论和批驳相关的成语,如“驳斥”、“批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错了,我驳马说出正确的答案。2. 初中生:同学们在班会上进行辩论,我驳马反驳了他们的观点。3. 高中生:在模拟联合国会议上,我驳马批评了对方的决议草案。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会上,我驳马反驳了教授的观点,引起了热烈的争议。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