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诎体

拼音:qū tǐ

注音:ㄑㄩ ㄊ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屈身,指在人前低三下四。
[构成]
偏正式:诎(体

详细解释

(1).弯曲肢体。谓被绳索枷锁。《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詘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 李善 注:“詘体,谓被縲繫。”
(2).屈身拜伏。《汉书·张汤传》:“故皆居 汤 右,已而失官,守长史,詘体於 汤 。” 颜师古 注:“谓拜伏也。”

基本含义
指言辞拘束,不敢坦率直言。
详细解释
诎体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在言辞上拘束,不敢直言坦率。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时,过于拘谨或不够直接。诎体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与他人交流时,过于拘束或不够真诚。
使用场景
诎体常常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在交流中不敢直言,或者不敢坦率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工作会议、学术讨论、社交场合等。
故事起源
关于诎体成语的具体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是,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仪观念和言辞规范。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人们注重礼仪,言辞要恰当、得体,不敢过于直接或坦率。因此,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成语结构
诎体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诎”和“体”。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总是诎体,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2. 她对老板过于诎体,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
记忆技巧
记忆诎体这个成语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将“诎”字记忆为一个人在说话时的拘谨和拘束的形象。2. 将“体”字记忆为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形象,表示整体。
延伸学习
想要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诎体这个成语,可以进行以下延伸学习:1. 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拘谨”、“拘束”等,以扩大词汇量。2. 阅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礼仪观念和言辞规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有点诎体,不敢直接回答。2. 初中生:在班级讨论中,有些同学太诎体了,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要克服诎体的问题,勇敢地陈述我的观点。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中,要避免过于诎体,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