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訾问

拼音:zī wèn

注音:ㄗㄧ 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考虑、过问。 清 梅曾亮 《赠林侍郎序》:“民事一切修废利害,孰可缓急轻重,漫不敢訾问。” 清 吴敏树 《宽乐庐记》:“余之老友 郭建林 ,自其少壮时,即有洒然之志,不为禄利学,家计粗足,即不訾问。”

基本含义
指指责、责问。
详细解释
訾问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訾”是指责、指摘的意思,“问”则表示问责、质问。合起来,訾问表示对人或事物进行指责或质问。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表示对他人的不当行为或错误进行指责,或者对某个问题进行质问和追究。在正式场合或者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批评,或者对某人的过错进行追究。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十五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昭公的一个大臣被人诬告,昭公询问大臣的过错,大臣答道:“无过。”昭公接着说:“吾闻有服者,服无过。”意思是说,听说有服者,服从无过失的人。这个故事中的“无过”就是“訾问”的意思。
成语结构
主语 + 訾问 + 宾语
例句
1. 他因为不履行承诺而被人訾问。2. 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訾问。3. 在会议上,领导对迟到的员工进行了訾问。
记忆技巧
可以将“訾问”拆分成“指责”和“问责”两个词,记住其基本含义。可以通过与类似意思的词语进行对比记忆,如“指责”、“质问”。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訾问相关的成语,如“责无旁贷”、“追究责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訾问了我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2. 初中生:班主任对学生们的违纪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訾问。3. 高中生:学校领导訾问了学生会主席关于资金使用不透明的问题。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訾问”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