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倒植

拼音:dǎo zhí

注音:ㄉㄠˇ ㄓ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倒;倒置。谓将事物的首尾、上下、顺序、性质、是非、地位等颠倒过来,与正常情况相反。《庄子·外物》:“草木之倒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汉 贾谊 《新书·威不信》:“足反居上,首顾居下,是倒植之势也。”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古者,尊中国贱夷狄,真若首足。二 汉 虽议和亲,然礼亦不至均。今若是,是与之抗立,首足并处,失孰甚焉。臣恐久之,非但并处,又病倒植,顾其国号 契丹 足矣。”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臣若隐忍不言,将使忠邪混淆,是非倒植,卒致国是不定,政本动摇,非细故也。”
(2).倒装,修辞方法之一。有意识地颠倒词句的顺序,以调和音节,错综句法,加强语势。 章炳麟 《文学说例》:“倒植者,若《书·禹贡》言‘祇臺德先’……即‘先祇臺德’也。”

基本含义
倒植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植物的根须长在上面,茎枝却向下伸展。比喻形势或局面颠倒,前后相反。
详细解释
倒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倒指颠倒,植指植物。形容植物的生长状态与正常相反,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与正常情况相反。
使用场景
倒植可以用于描述各种颠倒、逆转的情况,尤其是在形势逆转的时候。比如在竞赛中,一开始落后的一方最后逆袭取胜,可以用倒植来形容这种情况。
故事起源
倒植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赵策一》。赵国有一位农夫,他发现自家的植物生长异常,根须向上生长,而茎枝向下伸展。农夫觉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生长状态,于是向国君报告。国君得知后,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将会出现逆境。后来,赵国果然遭受了战乱和内乱,形势逆转,正如植物的生长状态一样。
成语结构
倒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这场比赛中,他一度落后,但最终倒植取胜。2. 随着经济形势的倒植,很多企业都陷入了困境。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倒植的形象与植物生长的常态形象相对比来记忆这个成语。植物的根须长在下面,茎枝向上生长是正常的,而倒植则正好相反,根须长在上面,茎枝向下生长,形成了一种颠倒的状态。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倒植相关的成语,比如倒果为因、倒行逆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在画画的时候,不小心把画纸倒植了,树长在天上,花长在地下。2. 小学生:昨天的足球比赛中,我们队一度落后,但最后倒植逆袭,赢得了比赛。3. 中学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到了秦朝的兴起和倒植,我们才意识到历史的变迁是如此复杂。4. 大学生:在经济学的课堂上,教授用倒植来形容经济形势的逆转,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个概念。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