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注音:ㄔㄧˋ ㄙㄨㄙ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1).亦称“ 赤诵子 ”、“ 赤松子舆 ”。相传为上古时神仙,各家所载,其事互有异同。《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司马贞 索隐引《列仙传》:“ 神农 时雨师也,能入火自烧, 崑崙山 上随风雨上下也。”《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 、 赤诵子 吹呕呼吸,吐故纳新。” 高诱 注:“ 赤诵子 , 上谷 人也,病癘入山,导引轻举。”《汉书·古今人表》:“ 赤松子 , 帝嚳 师。”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 赤松子 者, 炎帝 之诸侯也,既耄,移老 襄城 ,家于石室……《神仙传》云:‘ 赤松子 者,服水玉, 神农 时为雨师,教 神农 入火……而《列仙传》有 赤松子舆 者,在 黄帝 时啖百草华,不穀,至 尧 时为木工,故传谓 帝俈 师之。又云 尧 师之。而道亦有 黄帝 问 赤松子 《中戒》等经,此 张良 所以愿从之游,非末代之数矣。’” 明 何景明 《张良》诗:“一遇 黄石公 ,还从 赤松子 。”
(2).相传为 晋 代得道成仙的 皇初平 。据 晋 葛洪 《神仙传》载: 丹溪 人 皇初平 十五岁时外出牧羊,被道士携至 金华山 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复念家。其兄 初起 行山寻索,历年不得。后经道士指引于山中见之。问羊何在, 初平 叱白石成羊数万头。 初起 乃弃家从 初平 学道,“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復还去。 初平 改字为 赤松子 , 初起 改字为 鲁班 ”。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二引作“ 黄初平 ”,并云:“今 婺州 金华山 赤松观 乃其飞昇之地。”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 酈氏 《水经》亦谓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自烧而化……乃 皇初平 尔, 初平 亦 赤松子 也。”

基本含义
指人品高尚、正直无私,不屈服于外界诱惑的品质。
详细解释
赤松子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赤意为红色,松子指松树的果实。成语中的赤松子形容人的品性如同赤红的松子一样纯粹无瑕,没有被外界的诱惑或者腐化所影响,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正直的态度。
使用场景
赤松子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行高尚,不受外界的干扰而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公正廉洁的官员,或者一个不受金钱诱惑的商人。
故事起源
成语“赤松子”最早出现在明代李时中的《东溪杂记》中。故事讲述了明朝末年,李时中曾在贵州担任过官职,他在担任官员期间,身边有一个贫穷的朋友,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行,不受金钱的诱惑。李时中为了表达对朋友高尚品质的赞美,创造了成语“赤松子”。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赤松子。
例句
1. 他是一个赤松子,从不接受贿赂。2. 她的品行如同赤松子一样高尚纯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赤松子的红色和松子的形象,以及高尚品质和正直无私的含义,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红色的松果代表一个人的高尚品行。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高尚品质相关的成语,例如“廉洁奉公”、“忠诚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一个赤松子,他从来不偷懒。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赤松子,不受诱惑影响。3. 高中生:只有成为一个赤松子,才能在社会上立足。4. 大学生:我认为一个真正的赤松子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5. 成年人: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赤松子,不贪图私利。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