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诽谤之木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fěi bàng zhī mù ㄈㄟˇ ㄅㄤˋ ㄓㄧ ㄇㄨˋ

诽谤之木(誹謗之木) 

供百姓书写政治缺失的表木。《吕氏春秋·自知》:“ 尧 有欲諫之鼓, 舜 有诽谤之木, 汤 有司过之士, 武王 有戒慎之鞀,犹恐不能自知。” 高诱 注:“欲諫者击其鼓也。书其过失以表木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诽谤之木设,则有过必知;敢諫之鼓悬,则直言必献。”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至于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諫之鼓……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基本含义
指诽谤、中伤他人的言论或行为,就像是一棵毒害人心的树木。
详细解释
诽谤之木是由“诽谤”和“之木”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诽谤是指故意捏造或散布对他人不实的言论,进行中伤。之木意为树木,这里是比喻诽谤的行为就像是一棵树木,能够毒害人心,破坏人际关系。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场合,用来形容恶意中伤他人、散布谣言的行为。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或警示他人不要参与或相信诽谤行为。
故事起源
诽谤之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确,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关于诽谤的描写,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恶意中伤他人的言论。
成语结构
诽谤之木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形式为“诽谤+之木”。
例句
1. 他总是散布谣言,就像是一棵诽谤之木,破坏了整个团队的氛围。2.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诽谤之言,要多听取当事人的解释。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诽谤之木”与中伤他人的行为形象地联系起来,想象一棵树木上挂满了恶意的言论,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如果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其他与中伤、谣言有关的成语,例如“无中生有”、“耳食之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别人说我偷了他的铅笔,但是我知道这只是一棵诽谤之木。初中生: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太多的诽谤之木,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被谣言所影响。高中生:他的政治对手故意散布谣言,试图用诽谤之木来破坏他的形象。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诽谤之木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应该积极传播真实信息,抵制谣言的传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