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县委书记政治生态图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县委书记政治生态图 - 概述

县委书记政治生态图,考核多、检查多、会议多,招商引资累、陪客喝酒累、处理关系累,“多”和“累”是县委书记们交谈时听到的最频繁词汇,在中国干部队伍中,有2800多个县(市、区)委书记,他们不到全国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总数的1%,但却处于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现在的县委书记队伍是一个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权力大、责任重、谋发展、思进取;另一方面,则压力大、盼理解、待培养、须监督。

县委书记政治生态图 - 政治环境

1、有一位县委书记画了一幅“双三角形对顶图”,显示他所理解的县委书记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一个倒置的大三角形压着一个正放的小三角形,形成倒压对顶之势,上面倒置的大三角形就像县以上的各级权力机构,下面正放的一个小三角形就是县级政权机构,县委书记恰恰处两个三角形尖儿上。

2、上级层层压担子、派任务,最终都落在县一级,但县里资源有限、回旋余地有限。把这个图倒过来,立时变成上小下大,又恰似县级政权和群众的关系,一方面新时期群众期望值高、诉求多;另一方面,县级权力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县委书记处于两个三角形的“上压下顶”之中,困扰多、困惑大。

县委书记政治生态图 - 主要困扰

1、很大精力用在协调沟通各种关系上,每年参加会议、应付检查指导的时间就占1/3,难以深入到基层研究问题,有些县委书记戏称自己是“三陪”书记:整天陪着上级领导检查工作、陪着汇报工作、陪着喝酒吃饭。

2、有些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一些国家部委制定政策,以“责任下压”为取向,喜好出台禁令搞“一刀切”,而服务基层、“解难解结”的内容往往很少。

3、网络舆论压力大。一些县委书记反映一些网络媒体对基层问题的报道不是引导型,而是放大型。有时为平息舆论,板子只能打在基层干部身上。

4、应对突发事件压力大,出现突发性事件和安全事故,矛盾都聚焦到县委书记身上,要求勇于承担风险,靠前指挥,不允许有丝毫顾虑与退缩。

5、考核多、检查多、会议多,招商引资累、陪客喝酒累、处理关系累“多”和“累”,县委书记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管,发展、稳定、民生、安全,“一个都不能少”。既要上级满意,又要群众满意。

县委书记政治生态图 - 主要责任

1、“五加二、白加黑”成了县委书记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许多县委书记感觉都疲惫,有的患上了抑郁焦虑症,许多人过早患上诸多疾病,一些县委书记表示当前有一种“妖魔化”县委书记的苗头,似乎他们没有一个好人,都是贪官。他们盼望理解,需要社会宽容、家庭关爱,还有组织上的人性化关怀。

2、风险高发缺监督,目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已到了矛盾最多的时期,要求县委书记统筹驾驭能力最强的时期,同时也是县委书记受制约监督最多的时期,发展是第一要务,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委书记普遍认为,实现科学发展是他们面临的头号难题。一些县委书记说,以前GDP上去了“一俊遮百丑”;现在既要“金饭碗”、又要“绿饭碗”;既要保增速,又要减排放。左右为难。

3、稳定是第一责任,一些县委书记反映信访维稳是最大“心病”,随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诉求的利益性、参与的群体性、成因的复杂性、方式的偏激性日渐突出,加之网络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上访变上网”,信访维稳压力骤增。

4、现在部分县委书记中流行着“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搞定就是稳定,妥协就是和谐”的顺口溜。一些县委书记说,在处理信访维稳工作中,最困惑的是科学执政“这一手”没有太多具体办法。

县委书记政治生态图 - 风险压力

1、重大决策的风险。县委书记拥有一个地方的决策权、人财物调配权,如果决策中对规则程序把握不好,会造成严重后果。

2、执行政策风险。党的各项政策在基层主要靠县一级来落实,一旦管理监督不严,容易出偏差。

3、选人用人风险。县委书记管理的干部人数不少,仅科级干部就300多人,选不准用不好,可能影响地方风气,由于怕触及矛盾,也有些县委书记任期内不敢调整干部,以免把自己置于火山口上。

4、从政纪律风险。县委书记在地方“位高权重”,工作弹性较大,对自己要求稍不严,容易滑向腐败深渊。

5、权力延伸风险。为特定关系人牟取不正当利益,有些并非主观,而是权力惯性起作用,监督不到位、不及时,可能出大问题。

6、多位县委书记用亲身经历描述一幅幅时刻提防掉进各种“陷阱”的画面。他们说,由于县委书记“位高权重”,有很多人盯着他们,“研究”他们的秉性爱好、人际交往及朋友圈和亲戚圈。

7、在强调决策、执行责任及效率的今天,有的县委书记一味追求集权,以增强其决策和执行的权威性,导致权力失衡。而监督方面却是“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与县委书记权力对应、对等的监督制约体系有待完善。

县委书记政治生态图 - 发展压力

1、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都是当地县委书记压力最大的事情。但由于各地发展阶段不同,压力也不尽相同:东南沿海基本处于县级财政不断壮大、“招商选资”,中部地区则倾心于上项目、引客商,而欠发达地区仍在“盲目选资”寻找出路,面对GDP考核压力,各地都在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脚步,但许多地方都依靠招商引资和上项目拉动经济,发展模式趋同。

2、多位县委书记建议要鼓励多路径发展,工业和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台发动机,要坚定不移做下去,但也可以不局限于工业基础,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生态立县之路。

3、促进发展的政策需差异化对待,要考虑政策对不同地区的效果。由于政策限制和资源约束力,有的地方还不惜冒着被批评、处分甚至免职的风险“踩红线”、“打擦边球”。有的县委书记认为,“太老实的人吃亏”,“发展需要自己灵活掌握路径和方法”。

4、部分县委书记反映,保持经济发展,致富一方百姓,应有必要的考核压力。作为一个地方的“一把手”责任不可推卸,但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应因地制宜。

5、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有关专家也认为,以经济指标为主的考核对县委书记的影响很大,经济上不去就要被诫勉谈话、末位淘汰、在分配资源和资金上就有差别。因此要想让县委书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调整现行的评价考核体系,淡化GDP指标,将生态效益、百姓幸福指数和未来潜绩纳入考核体系。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