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屈原

拼音:qū yuán

注音:ㄑㄩ ㄧㄨ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屈原 Qū Yuán
[Qu Yuan] (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国贵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秦军一举攻破楚都郢。他怀着亡国的悲痛,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他一生写下许多感人肺腑、彪炳千秋的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昏庸王室和腐败贵族的无比憎恨和对楚国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他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感情奔放。他的作品千古传诵,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诗篇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

基本含义
指受到冤屈、委屈或遭遇不公正待遇。
详细解释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悲剧性命运使得他成为了“屈原”这个成语的代表。屈原是楚国人,他在楚国担任过重要职务,但由于遭受了诬陷和陷害,最终被贬谪至汨罗江,深感冤屈和不公。这个成语通过屈原的遭遇,表达了被冤屈、委屈或遭遇不公正待遇的意思。
使用场景
屈原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受到冤屈、委屈或遭遇不公正待遇的情况。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
故事起源
屈原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春秋时期。他是楚国的贵族,但由于政治斗争和阴谋诡计,他被贬谪至汨罗江。屈原深感冤屈和不公,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将他的名字作为成语来使用。
成语结构
成语“屈原”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固定结构。
例句
1. 他在公司受到了冤屈,被误解成了贪污犯。2. 她因为委屈而哭了起来,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屈原”:1. 将成语与屈原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屈原受到冤屈和不公正待遇的场景。2. 与成语中的“屈”字相关的词语进行联想,如“屈服”、“屈辱”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屈原感兴趣,可以学习他的诗作和他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屈原的代表作品是《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老师对我不公平,我受到了冤屈。2. 初中生:我的同桌说了很多不实的话,我感到很委屈。3. 高中生:我在竞赛中被别人诬陷,感到非常冤屈。4. 大学生:我在实习中遭遇了不公正待遇,觉得很委屈。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