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伊轧

拼音:yī zhá

注音:ㄧ ㄓㄚˊ

繁体:

基本解释

象声词。船桨、轮轴等发出的声响。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扣舷歌,联极望,桨声伊轧知何向?” 宋 范成大 《夜归》诗:“竹舆伊轧走长街,掠面风清醉梦迴。” 清 黄景仁 《杂咏》:“伊轧面虚壁,中织时悲辛。” 清 黄景仁 《夜过黑山宿涧溪》诗:“行近觉渔舍,伊轧巨网提。”

基本含义
指人们因为争吵或争斗而发生冲突的情况。
详细解释
伊轧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伊”是指人名或代词,可以表示“他、她、它”等,而“轧”是指车轮碾压的声音。伊轧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车辆碾压的声音,后来引申为人们争吵或争斗时发生冲突的情况。它形象地描述了争吵或争斗时的激烈和紧张氛围。
使用场景
伊轧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各种争吵或争斗的场景,如家庭内部的争吵、团队内部的冲突、政治斗争等。它可以用来描述争吵或争斗的激烈程度,以及人们在争斗中的冲突和矛盾。
故事起源
伊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五年》中的一段文字中:“伊轧之曰,‘彼且与我,我将奚从?’”意思是说:“他们争吵着说,‘他们和我有什么关系?’”。这段文字描述了两个人因为争吵而发生冲突的情况。
成语结构
伊轧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伊”是指人名或代词,可以表示“他、她、它”等,而“轧”是指车轮碾压的声音。
例句
1. 他们因为意见不合而发生了激烈的伊轧。2. 在团队内部的伊轧中,他始终保持了冷静和理智。3. 政治斗争中的伊轧常常导致团结的破裂。
记忆技巧
可以将“伊轧”与“争吵”、“冲突”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两个人因为争吵而发生冲突的情景,其中一个人代表“伊”,另一个人代表“轧”,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发音。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冲突、争吵相关的成语,如“争锋相对”、“水火不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因为小组活动分工不均而发生了伊轧。2. 初中生:他们因为对同一个问题持不同意见而发生了激烈的伊轧。3. 高中生:在团队项目中,由于意见分歧,他们的合作产生了伊轧。4. 大学生:政治课上,同学们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伊轧。5. 成人:在工作中,同事之间因为利益冲突而发生了伊轧。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