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奏书

拼音:zòu shū

注音:ㄗㄡˋ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1). 汉 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
(2).泛指奏章。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词》:“同学 金陵 最少年,奏书曾用牘三千。”
(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书於陛下。”
(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奏书》:“《广圣历》曰:‘奏书者,岁之贵神也,掌奏记,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书者,水神也,为岁君之諫臣。’”

基本含义
指上报或呈递奏章、奏疏等文书。
详细解释
奏书是指向上级呈递奏章、奏疏等文书,用以陈述自己的意见、请求或报告事情。这个成语也可以泛指向上级上报任何书面材料的行为。
使用场景
奏书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向上级呈递文书、报告事情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向领导或上级汇报工作、提出意见或请求等。
故事起源
奏书最早出自《汉书·高祖本纪》:“上书曰:臣闻国家疑忌在内,则决之以忠信;疑忌在外,则决之以奏书。”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国家内部出现疑忌,就通过忠信来解决;如果疑忌来自外部,就通过奏书来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奏书是一种向上级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请求的方式。
成语结构
奏书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奏”和名词“书”组成。
例句
1. 他每天早晨都要奏书给领导,向他汇报工作进展情况。2. 参观者对博物馆的展览感到满意,纷纷奏书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奏书”形象化,将动作和物体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向上级呈递一封重要的奏章或奏疏,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请求。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文书制度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奏章、奏疏等文书的历史和特点。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奏书相关的成语,如“奏凯”、“奏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了一封奏书给老师,请他给我们班买一些新的教学用具。2. 初中生:学生会代表奏书给校长,请求增加体育设施。3. 高中生:我写了一份奏书给学校领导,希望能够组织一次文化交流活动。4. 大学生:我向导员奏书,请求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