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暖气线并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在现实的中国确实存在。这条“暖气线”大概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北的居民楼普遍安装了集中供暖设备,而界线以南则无此种服务。
暖气线-历史
供暖体制运行50多年亟待大修
具体的暖气涵盖范围,可以从一些发放暖气补贴的文件里看到:(冬季取暖费调整的适用)范围为秦岭—淮河以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大连、河北、山西、山东、青岛、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3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全部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省的部分地区,以及高海拔的西藏自治区。
以秦岭淮河为界的“暖气线”大概初始于半个世纪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从政府经济实力还是群众生活水平角度讲,这条线的划定都有一定道理。
暖气线-问题
秦岭-淮河分界线
1、北方提供,南方却没有提供,造成南方冬天比北方更冷。
2、气候多变供暖时间却没变。
各地的供暖时间都因当地气候不同而不统一,像内蒙古等北方地区一般都会集中在10月中下旬供暖,在次年4月中下旬停暖,供暖时间长达半年。京津冀鲁等省市均为11月中下旬供暖,次年3月中下旬停暖。供暖时间大致在4个月左右。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气候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冬季日平均温度或最低温度都在升高,另一方面,极端天气也在增加。但我国现行的供暖体制里,恰恰缺少这种对待气候变化或者极端天气的灵活性。
计划经济已经结束了,中国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已经推行了好几年,暖气补贴正在逐步取消,在供热市场化的条件下,“暖气线”还有什么理由固守秦岭淮河的地理分界呢?哪里的群众感到普遍寒冷,哪里就应该考虑推行集中供暖,应该以群众的感受为界,而不是冷冰冰的地理分界线。
为节约能源着想,“暖气线”没必要推得过于向南,但至少应该从淮河一线南移到气温经常会低于零度的长江为界,根据实际情况,这些地方可以比北方少装散热片、缩短供暖时间并加装控温设置。对于更南的地区,则应交给市场决定,给群众选择权。
值得一提的是,“暖气线”合理南移并不一定会消耗更多的能源,现实中,由于没有集中供暖,一些地区空调、燃油暖气和电暖气消耗的能源未必比北方低多少。
暖气线-供暖方式
暖气片
单户自然循环小型加热器的原理
由四大部分组成:
1. 加热体(锅炉,燃气壁挂热水器)将负责烧水,这里的热水通过板换给管道以及散热片里的水加温,另外这里的热水可以流向淋浴水龙头等终端供日常;
2. 板换,是一种换热器,负责交换不会接触的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锅炉和暖气片)里的水的温度;
3. 管道和暖气片里的循环水,这里的水根据情况可能会有一个补水。
4.根据情况,如果是厂房,作坊,可以加一个水泵,以便保证管道和暖气片里良好的水循环。
加热体如果是自动的话,会有一个温度限制,比如50度,70度,加热体里的水加热到70度的时候停止工作,但是由于和暖气片里的循环水换热,温度降低到50度的时候开始继续工作,如此反复,以保证管道和暖气片里的水温。
一般,出水管(热水)在最终到达散热器的上端,回水管(冷水)在散热器的下端,保证压差,再加上热水压力的作用会推动水的循环,土暖气尤其是这样。暖气片一般安装在窗户或者门旁边,通风良好,冷风刚进来就进行冷热空气交换,温度上升更快。否则,如果把暖气片安装在角落,等暖空气把室内都变凉了,才到达暖气片进行交换,就费时费工了。所以,不管什么形式的发热器最好放在靠窗的位置,这样效率最高。
重点是知道加热体里的水和暖气水是隔离的。否则洗澡水和暖气水就混合了,不卫生。这就是现在普遍的家用是水暖气的原理。
土暖气原理
还有一种重力自然循环的土暖气糸统,原理是根据水的密度差产生重力循环,它就只有1和3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重力自然循环的土暖气糸统中,要使这种循环不断地进行下去,有三个必要的条件:
[1]锅炉与散热器(暖气片)二者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差,即锅炉需要不断加热;
[2]锅炉与散热器(暖气片)二者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差,小距离内它们的高度差要在0.5米以内;
[3]连接锅炉与散热器(暖气片)的管道中间不能存有空气,即水不能有断的地方。
另外,送水管和回水管都得有坡度(百分之1到3的坡度);加热体要比暖气片低。
该系统分并联和串联两种,后者可加温控器而实现不同房间温度分别控制的目的,也可用阀门手动实现。土暖气能兼顾取暖和做饭,比较节约,用能合理。土暖气是靠热水重力自然循环来实现采暖的。如图2所示。水在小锅炉中被加热后,密度变轻,沿着管道a上升,并流入散热器,在散热器中放出热量,由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便沿着管道b下沉,流回小锅炉,重新被加热。这样周而复始,不停地循环,不停地吸热、散热,使整个房间暖和起来。
大型锅炉系统
专一进行供暖的集体供热的话,组成是锅炉,水泵,管道和散热器。它的工作原理是锅炉将水加热,然后在通过管道送到各房间的散热片上,再另一端流回锅炉再加热,当然整个过程是由水泵驱动,如果设计合理,送到每个房间的热量都比较均匀,不存在二楼比一楼热的现象。
暖气线-改革政策
改革七大内容
一:各地用两年完成热费补贴改革,直接补贴到工资
二:可根据原材料市场价调整供热价格
三:重点解决低收入家庭冬季采暖保障
四:大力推进集中供热,鼓励能效更高的热电冷联产项目
五:支持鼓励外资、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经营
六:加快供热设施更新改造
七: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和用户权利和义务
供暖方式
供暖体制缺少灵活性又恰恰和集中供暖不无关系。
尽管近几年集中供暖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从住建部到各地政府开始试图改革,然而,集中供暖仍然是各地供暖的一个主要方式。
据了解,目前,集中供暖、集中供暖分户计量和分户供暖已经成为北京市场的主要供热方式,其中,享受集中供暖的住户约占总数的一半。而哈尔滨集中供暖的比例达到65%,包头85%。
供热计量改造
所谓供热计量改造,就是要把现有供暖设施由串联改为并联,做到每家有一个供暖的闸门,实现分户控制,再加上一个流量计,可以像交电费、水费那样计量每户消费的热量。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住户拥有自主性,可根据天气变化自行调节供热时间及温度,也利于解决原来集中供热所发生的拖欠供热费现象。
据了解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办公大楼和公寓多采用集中供热,但是都可以分户调节控制温度,收费则采取分表到户,根据实际用量来计算。比如德国,在采暖费的收取上,30%至40%为按建筑面积计算,60%至70%按消耗的热量计算。
实际上,如何改革已经运行了50多年的福利供热体制从1994年就开始了,当时人们认为国家对部分人群的暗补在制度上有失公平,所以当时主要针对供热体制的公平性进行了改革。
2000年,当时的建设部以76号文件颁发了 《民用住宅节能管理规定》,就明确提出分户计量的改革方向,发出了供暖改革的信号。但改革的难度显然超乎想象。
2003年,当时的建设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的15个省份的12个城市作为实行供暖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城市。
2005年12月,当时的建设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限期各地在两年内完成热改,并要求各地制定详细的热改计划。但是分户计量还是陷入了僵局。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的程宏表示,北方地区需要进行热改的130个地级市中,目前仍有约30%尚未付诸任何实质性行动。
按照国务院的目标,到2010年,大中小城市各要完成热计量改造的35%、25%和15%,还剩有1年的时间,不得不怀疑能否如期落实。
产生的问题
暖气设置必然带来排气污染
1、集中供热浪费大,温度带来的不均衡显而易见,居民常常交了采暖费却享受不到供热带来的温暖。
2、中供热方式运行成本高,浪费能源、环境污染。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在公开接受采访时给出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由于供热系统设计不合理,用户室内无法自主调控——如果热了,只好开窗户调节室温,大约浪费了全部热量的7%。目前,办公楼、教室等公共建筑,在下班、放学以后,周末、元旦、春节以及寒假室内无人的情况下,照常供热,浪费很明显。以华北地区为例,从11月15日到第二年的3月15日,供热期121天,其中节假日就有40天,占采暖期的30%。也就是说,这40天的供热都浪费了。
3、屋内供暖成南方楼房卖点。
在北方,冬天虽然天气较冷,但是因为供暖,并且规定室内温度不能低于某一温度,居住环境还是比较舒适;但是在南方,冬天经常阴天下雨不见太阳,天气阴冷潮湿,因为不供暖,室内也很冷,只有零上几摄氏度,居住环境舒适度很差。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南方的寒冬,是空调、电暖器最重要的销售旺季之一。也就是说,南方人也需要供暖。而南方地区普遍使用空调来供热,在美国和加拿大等供热体制比较成熟的国家则并不常见。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多年来研究供暖体制改革的程宏介绍,我国供暖属地管理,在南方一些地方也有供暖条例,比如杭州。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供暖,只是部分建筑有供暖设备。在南方部分城市比如上海、杭州等,一些开发商将房子内铺设暖气管道作为一个主要的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