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射钩

拼音:shè gōu

注音:ㄕㄜˋ ㄍㄡ

繁体:

基本解释

(1).指 管仲 射 齐桓公 事。 春秋 时 齐襄公 昏乱,其弟 纠 奔 鲁 ,以 管仲 、 召忽 为师; 小白 奔 莒 ,以 鲍叔 为师。 襄公 死, 纠 与 小白 争归 齐国 为君。 管仲 将兵遮 莒 道阻 小白 ,射中其衣带钩。 小白 佯死,得先入为君,是为 桓公 。 桓公 即位后不记旧仇,任 管仲 为相,终成霸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齐桓公 置射鉤而使 管仲 相。”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射鉤之贼臣,著匡合之弘勋。”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射鉤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2).喻尝叛己而有宿仇者。《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远夷极塞,皆得面覲彤墀,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
(3).猜度隐微难知之事。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世有紫姑神……能占众事,卜未来蚕桑,又善射钩。”

基本含义
指通过投射物体钩住目标,比喻用巧妙的手段或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详细解释
成语“射钩”来源于古代射箭运动,射箭时需要将箭射向目标并钩住它。这个成语比喻用聪明的方法或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也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巧妙地运用手段、策略或技巧,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可用于批评那些不择手段、不讲道义的行为。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齐国的一个军队被敌军围困在城中,粮食严重不足。齐国的将领想出了一个计策,他们用弓箭射向城外的树上,将树上的果实射下来作为食物。这样,齐军成功地通过射箭钩住了食物,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后来,人们将这个故事中的射箭钩住果实的场景比喻为“射钩”。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
例句
1. 他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总能巧妙地射钩,最终取得了成功。2. 这位商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射钩,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记忆技巧
可以将“射钩”想象成射箭时将箭钩住目标的动作,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加深对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文学作品或者观看相关的电影、电视剧来进一步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用巧妙的方法射钩,把篮球投进了篮筐。2. 小学生:小红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总是射钩地做完作业。3. 初中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他们利用各种方法射钩,取得了好成绩。4. 高中生:为了进入理想的大学,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射钩,争取获得录取通知书。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