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án sàn
注音:ㄆㄢˊ ㄙㄢˋ
繁体:
详细解释
盘散是指原本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分散开来,四散逃跑的意思。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群或物体在某种原因下迅速分散开来的情景。
使用场景
盘散常用于描述人群或物体在突发的危险、恐慌或紧急情况下迅速散开的情景。它可以用于描绘战争、火灾、地震等灾难性事件中人们的逃命场景,也可以形容人们在恐慌、惊吓或追逐中四处逃散的情况。
故事起源
盘散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刘向传》,原文记载了刘向在写作《列女传》时的一段经历。刘向写《列女传》时,曾因文辞过于激烈,引起了当时的官方不满,被迫逃离了京城。他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一位名叫张子房的道士,张子房告诉刘向:“你现在处境危险,不如盘散逃走。”刘向听从了张子房的建议,成功逃离了追捕,最终安全返回了家乡。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盘散”来形容人们在危险情况下分散逃跑的情景。
成语结构
成语“盘散”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盘”是动词,意为“环绕”、“绕圈子”;“散”是形容词,意为“分散”、“散开”。
例句
1. 城市里突然传来爆炸声,人们纷纷盘散逃离现场。2. 遇到地震时,大家要迅速盘散,避免被建筑物压到。3. 集会突然发生骚乱,人群开始盘散,警察迅速介入维持秩序。
记忆技巧
可以将“盘散”与“搬散”进行联想,想象在突发的危险情况下,人们像搬家一样,迅速分散逃跑,将这个形象牢记在脑海中,有助于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盘散”相关的成语,如“四散奔逃”、“瓦解殆尽”等,扩大对类似情景的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地震时,大家要盘散,找到安全的地方。2. 初中生:火灾发生时,人们都盘散逃生了。3. 高中生:暴乱爆发,人群开始盘散逃离现场,整个城市陷入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