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兴言

拼音:xīng yán

注音:ㄒㄧㄥ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1).语助词。《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兴言出宿。” 马瑞辰 通释:“兴言犹云薄言,皆语词也。”《隋书·高祖纪下》:“但四海百姓,衣食不丰,教化政刑,犹未尽善,兴言念此,唯以留恨。”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引 唐睿宗 诏:“ 苏安恒 文学立身,鯁直成操……奄从非命,兴言軫悼,用惻于怀,可赠諫议大夫。”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表》之三:“且三千贯恩俸金,数百家之赋调,夺其膏血,奉此衰残。虽曰优臣以恩,乃是速臣之死,兴言及此,苟活何为。” 清 黄宗羲 《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督师不能用将,何名督师。兴言及此,督将之肉其足食乎!”
(2).指告谕。 晋 左思 《魏都赋》:“圣武兴言,将曜威灵。”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王于兴言,阐肄威稜。”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陛下所以负扆兴言,思清敝俗者也。”
(3).心有所感,而发之于言。 晋 陆云 《答兄机》诗:“衔思恋行迈,兴言在临觴。” 明 杨慎 《圣泉篇赠韩石溪》诗:“荒涂欣良会,兴言遂成篇。”

基本含义
兴言指的是发表言论,表达意见或观点。
详细解释
兴言由两个部分组成,兴和言。兴有激发、鼓舞的意思,言指说话、言语。兴言的含义是激发言论,鼓舞发表观点或意见。
使用场景
兴言一般用于描述人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或观点的情景。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会议、辩论、讨论或交流场合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故事起源
兴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说,公元前572年,齐国的国君齐庄公在齐国大夫的面前发表了一次重要的演讲,这次演讲激发了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后来,人们就用“兴言”来形容这种情景,表示积极发表言论。
成语结构
兴言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1. 在这个会议上,大家都积极兴言,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2. 学生们在班会上纷纷兴言,表达自己对学校活动的建议和意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兴言”:1. 将兴言拆分为两个部分:兴和言。兴可以理解为激发、鼓舞,言可以理解为说话、言语。2. 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热烈的讨论场合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激发了其他人也纷纷发表言论的情景。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兴言”相关的成语,例如“兴高采烈”、“兴师问罪”等。这些成语都与积极的情绪、行动和言论相关,可以帮助丰富词汇和提升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班会上,同学们都积极兴言,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困惑。2. 初中生:在社团活动中,我们会积极兴言,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意见。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上,我们会兴言激辩,争取更好的表达和论证能力。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会上,学生们积极兴言,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