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躁暴

拼音:zào bào

注音:ㄗㄠˋ ㄅ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1).暴躁,粗豪。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吸摩补罗国》:“气候寒烈,人性躁暴。”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我有箇孩儿,虽是出家人,性子十分躁暴。”《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老儿稟性躁暴,举止粗疎。”
(2).急躁。 宋 宋白 《弈棋序》:“行之道,安徐而应之者为上,疾速而应之者为中,躁暴而应之者为下。”《水浒传》第二四回:“你却不可躁暴,便去动手动脚。”
(3).勇猛。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折:“兄弟也,将在谋而不在勇,也有用着你那躁暴处,也有用不着你躁暴处。”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那将军施躁暴,这将军是勇跃。夺了车扛,取了衣袄。” 明 无名氏 《打董达》第四折:“则为这 邓通 钱送的它命掩荒郊,我可也施躁暴,兄弟你显勇驍。”

基本含义
躁暴是形容人情绪激动、行为冲动、难以控制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脾气急躁、易怒或者行为激烈。
详细解释
躁暴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躁指情绪激动,暴指行为冲动。躁暴形容一个人情绪激动、行为冲动、难以控制的状态。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人的脾气急躁、易怒或者行为激烈。躁暴的人往往缺乏耐心和冷静,容易冲动地做出一些后悔的事情。
使用场景
躁暴这个词语常常用来描述人的情绪和行为。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脾气暴躁,容易发怒。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激烈,难以控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躁暴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的情绪和行为。
故事起源
躁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二十一年》的记载中。当时,晋国的哀公因为国内的政治混乱而感到非常焦虑和愤怒。他的脾气变得异常暴躁,经常发怒并做出一些冲动的决策。后来,人们就用躁暴来形容一个人情绪激动、行为冲动的状态。
成语结构
躁暴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躁和形容词暴组成。暴躁的顺序不能颠倒。
例句
1. 他的脾气非常躁暴,稍有不顺就会发火。2. 这个小孩躁暴的行为让他的父母非常头疼。3. 老板的躁暴态度让员工们感到压力很大。
记忆技巧
记忆躁暴这个词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躁暴拆分成两个部分,躁和暴,分别记忆它们的意思。2. 将躁暴与容易发火、行为冲动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躁暴这个词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狂躁、暴躁、脾气火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脾气躁暴,经常和同学们吵架。2. 初中生:在青春期,一些孩子的情绪会变得躁暴不安。3. 高中生:考试前的紧张让他变得躁暴,经常对身边的人发脾气。4. 大学生:社会竞争激烈,有些人在就业压力下变得躁暴和易怒。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