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限售股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建议概述

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国企),有相当部分的法人股。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权,但成本极低(即股价波动风险全由流通股股东承担),惟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开市场自由买卖。

详细解释


 系统概述

后来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企业所有股份自由流通买卖。按照证监会的规定,股改后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转让;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5%,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取得流通权后的非流通股,由于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称之为限售股。

ps: (IPO限售股: 新股上市日起3个月,网下配售股票上市流通。上市日起1~3年,原股东的限售流通股陆续上市流通。限售流通股的锁定期结束后,持股人可以直接按照市价减持,不需要支付对价。)

关于个人转让限售股征收所得税问题

(一)征收起始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征收税率:

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限售股界定:

三部委关于个人转让限售股征收所得税通知(简称为本通知)所称限售股包括:

1。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复牌日之前股东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复牌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以下统称股改限售股);

2。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以下简称新股限售股);

3。财政部、税务总局、法制办和证监会共同确定的其他限售股。

基本含义
限售股是指国家对公司股票的流通进行限制,使得股东在一定期限内无法自由买卖股票。
详细解释
限售股是中国股市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某些股东在一定期限内无法自由买卖其持有的股票。这种限制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和股东权益的考虑。限售股的存在可以防止股东在短期内大量抛售股票,导致股价暴跌,从而保护市场的正常运行。
使用场景
限售股主要存在于上市公司的股票中,适用于股权激励计划、股东间协议、股份发行等情况。在投资股票时,了解限售股的情况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股票的价值和风险。
故事起源
限售股这个词语的起源与中国股市的发展有关。随着中国股市的快速发展,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限售股制度被引入。其目的是防止股东在短期内大量抛售股票,从而保持市场的稳定。
成语结构
限售股由两个词组成,限售和股。其中,限售意为限制买卖,股指公司股票。
例句
1. 根据公司的限售股规定,股东需要在三年内持有股票。2. 由于限售股的存在,股价保持了稳定的上升态势。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限售股”与“限制买卖”之间的关系,限售股就是限制了股票的买卖。可以通过制作关键词卡片或创建与股市相关的记忆图表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限售股的相关知识,可以学习股市基础知识、股票市场的规则和股东权益保护等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说他的公司有限售股,不能随便卖。2. 初中生:限售股的存在可以保护股东的利益,防止股价暴跌。3. 高中生:我在经济课上学到了限售股的概念,它对股票市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4. 大学生:在研究股票投资时,我发现了限售股对于评估股票价值和风险的重要性。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