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拾遗补阙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shí yí bǔ quē ㄕㄧˊ ㄧˊ ㄅㄨˇ ㄑㄩㄝ

拾遗补阙(拾遺補闕) 

(1).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効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闕,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尽言直諫,所望诸君;拾遗补闕,孤亦望之。”《新唐书·虞世南传》:“ 世南 於我犹一体,拾遗补闕,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準的。” 清 姚鼐 《翰林论》:“为天子侍从之臣,拾遗补闕,其常任也。”

(2).采录遗逸的事迹。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为毕制军与钱辛楣宫詹论续鉴书》:“ 宋 元 编年之役,垂二十年,始得粗就隐括,拾遗补闕,商榷繁简,不无搔首苦心。”

基本含义
拾取遗失的东西,补充缺失的部分。
详细解释
拾遗补阙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拾遗”和“补阙”两个词组成。拾遗指的是拾取遗失的东西,补阙指的是补充缺失的部分。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找回遗失的东西,并补充缺失的部分,使之完整。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工作或研究中,发现问题或缺陷后及时加以修补或补充,使之完善。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补充遗漏的知识,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故事起源
古代有一位官员,他在整理文件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文件遗失了,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找回这些遗失的文件,并且在原来的文件上补充了缺失的内容。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就用“拾遗补阙”来形容这种及时找回遗失的东西并补充缺失的行为。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其中“拾遗”是动宾短语,表示拾取遗失的东西;“补阙”是动宾短语,表示补充缺失的部分。
例句
1. 在工作中,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拾遗补阙,以确保工作的质量。2. 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拾遗补阙,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记忆技巧
可以将“拾遗补阙”拆分为“拾遗”和“补阙”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拾取遗失的东西,同时用阙来补充缺失的部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例如“捡漏补缺”、“弥补短板”等,以扩展对于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操场上捡到一个遗失的钢笔,并把它还给了失主,拾遗补阙。2. 初中生: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我漏写了一个问题,我立刻补写上去,拾遗补阙。3. 高中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够,于是赶紧去补充相应的知识,拾遗补阙。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