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恐动

拼音:kǒng dòng

注音:ㄎㄨㄙˇ ㄉㄨㄙˋ

繁体:

基本解释

惊恐扰动。《三国志·魏志·张既传》:“ 太祖 徙民以充 河北 , 陇西 、 天水 、 南安 民相恐动,扰扰不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是岁夏,大疫,百姓窃相恐动。”《宋书·何承天传》:“若但讁此三人,殆无所肃,开其一端,则互相恐动。”《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 突厥 狂悖,势何能为! 萧瑀 遽相恐动,情不可恕。”

基本含义
指因害怕而动摇不安,心神不定。
详细解释
恐动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恐指害怕,动指行动。恐动形容一个人因为害怕而无法保持镇定,心神不定,行动不稳定。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挑战或不确定的情况时,因为害怕而失去自信,无法冷静地应对问题。
使用场景
恐动可以用来形容各种不同的情境。在工作场合,当一个人因为害怕失败或承担责任而心神不定,无法做出决策时,可以使用恐动这个成语来描述他的状态。在个人生活中,当一个人面对重要的决定或困难的情况时,如果他因为害怕而无法行动,也可以用恐动来形容他的状态。
故事起源
恐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却不确定自己是人还是蝴蝶。这个故事引申出了“恐动”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因为害怕而无法确定自己的身份和行动。
成语结构
恐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1. 他在面对新工作时恐动不安,不知道该如何开始。2. 她因为害怕失败而恐动,无法冷静地思考问题。3. 在考试前,他总是恐动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
记忆技巧
要记忆恐动这个成语,可以联想成一个人在面对恐怖的动物或者困难的情况时,因为害怕而无法行动,心神不定。可以想象这个人被吓得动弹不得,这样就能够记住恐动的含义。
延伸学习
恐动是一个描述人的心理状态的成语,可以与其他类似的成语进行对比学习,如镇定自若、沉着冷静等。这些成语都涉及到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不同反应和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今天第一次上跳绳课,他因为害怕而恐动不安。2. 小学生:考试前,小红总是恐动,无法安静地复习。3. 中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他感到恐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4. 大学生:在面试前,她因为害怕而恐动,无法自信地回答问题。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