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重刻

拼音:zhòng kè

注音:ㄓㄨㄙˋ ㄎ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繁重苛严。《后汉书·西域传序》:“ 匈奴 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谓重新刊刻图书。 清 王先谦 《荀子集解·例略》:“ 宋 台州 本, 宋 唐仲友 与政 刊於 台州 ,即依 吕 本重刻。”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钻进 山东 ,连自己也数不清金钱和兵丁和姨太太的数目了的 张宗昌 将军,则重刻了《十三经》。”

基本含义
指重新雕刻,比喻对已有的作品或文章进行修整、改进。
详细解释
重刻是由“重”和“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重新雕刻。在古代,书籍出版不像现在那样方便,常常需要手工雕刻印刷版面。如果书籍有错误或需要修订,就需要重新进行雕刻,这样的过程就叫做重刻。现在,“重刻”这个成语已经引申为对已有的作品或文章进行修整、改进的意思。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对已有作品进行修改、改进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对文学作品、艺术品、科研成果等进行重新编辑、修订。也可以用来形容对计划、方案等进行改进、完善。
故事起源
关于“重刻”这个成语的故事并不多见。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最早的雕刻作品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甲骨文。而雕刻技术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也非常悠久。在古代,雕刻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印章、铭文、书籍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雕刻的技术和方法也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重刻的概念。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例句
1. 他对这篇文章进行了重刻,使得内容更加精炼。2. 这本书经过了多次重刻,才最终出版发行。3.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公司对生产流程进行了重刻。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雕刻师在对一块石头进行雕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于是他重新开始雕刻,使得作品更加完美。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刻”字的成语,如“刻舟求剑”、“刻骨铭心”等,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的作文进行了重刻,让我改正了很多错误。2. 初中生:为了提高篮球队的水平,教练对我们的训练计划进行了重刻。3. 高中生:我决定对这个科研项目进行重刻,以便更好地展示研究成果。4. 大学生:为了提高论文的质量,我对文章进行了多次重刻,直到满意为止。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