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任子令

拼音:rèn zǐ lìng

注音:ㄖㄣˋ ㄗㄧˇ ㄌㄧ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汉 代制定的子弟因父兄保任为郎的法令。《汉书·哀帝纪》:“除任子令及诽谤詆欺法。”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任子令者,《汉仪注》:“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不以德选,故除之。’任者,保也。”

基本含义
指人们对待事情不负责任,不愿承担责任或推卸责任的态度。
详细解释
任子令是一个由“任”、“子”、“令”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任”表示任何事情,不限于特定的任务或责任;“子”表示人的身份或角色;“令”表示命令或责令。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人们不愿意承担责任,不负责任的态度。
使用场景
任子令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工作中不肯承担责任、逃避工作的同事或上司;也可以用来形容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
故事起源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个关于任子令的故事。当时,项羽是汉朝末年的一个叛乱军阀,他在攻打咸阳时,命令士兵不准留活口。然而,他的部下刘邦却不同意这个命令,他认为士兵们应该有一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刘邦偷偷将一些士兵藏起来,等到项羽离开后,他们才重新出现。刘邦的这种胆识和负责任的态度,被后人称为“任子令”。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任”、“子”、“令”三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是个典型的任子令,从来不肯承担自己的错误。2. 这个公司的管理层一直在任子令,导致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3. 在团队中,我们要避免任子令的行为,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
记忆技巧
可以将“任子令”与“任性”联想在一起。任性表示一个人任意行事,不受约束。类似地,任子令也是指一个人不愿承担责任,任意推卸责任的态度。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责任相关的成语,如“推卸责任”、“推诿扯皮”等,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任子令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和小明一起做作业,他总是任子令,从来不帮我。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班组织一次活动,但是班长却任子令,没有组织起来。3. 高中生:政府对环境保护不重视,一直任子令,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