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善言

拼音:shàn yán

注音:ㄕㄢˋ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有益之言;好话。《孟子·离娄下》:“ 禹 恶旨酒,而好善言。”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方今天子仁圣……乐善言如不得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万岁》:“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法家亦以特指儒家的仁义之言。《韩非子·饬令》:“飭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
(2).善于言谈,巧于言辞。《老子》:“善言,无瑕謫。”《庄子·徐无鬼》:“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史记·五帝本纪》:“ 共工 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 张守节 正义:“ 共工 善为言语,用意邪僻也。”

基本含义
善于言辞,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详细解释
善言指的是能够善于说话、口才好、善于辩论、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辞的巧妙和高超。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善言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辩才、口才好、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夸奖一个人的辩才或者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好。
故事起源
善言最早出自《论语·雍也》。《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者们记录下来的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在《论语·雍也》中,孔子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修养提出了要求,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应该通过文化修养来结交朋友,而朋友则可以帮助君子提高自己的仁德。这段话中的“以文会友”一词,被后来的人们理解为善于言辞的人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来结交朋友。后来,人们就将这个观点总结为“善言”。成为了一个用来形容善于言辞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善言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善和言。其中,“善”表示善于、擅长;“言”表示言辞、语言。
例句
1. 他善言辩论,经常能够说服别人。2. 她的善言巧语使她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善言这个成语:1. 善言可以理解为“善于言辞”,善于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2. 可以将善言与“辩”字联系起来,善言的人通常善于辩论。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善言相关的成语,如“巧言令色”、“辞令之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善言的同学,经常能够用好听的话语帮助别人。2. 初中生:她的善言在班级里很有影响力,经常能够说服大家支持她的观点。3. 高中生:他通过善言巧语,成功地说服了老师给他一个机会重新做作业。4. 大学生:她的善言使她在辩论赛中取得了冠军,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