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虚坐

拼音:xū zuò

注音:ㄒㄩ ㄗ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1).空的坐位。 晋 潘岳 《寡妇赋》:“奉虚坐兮肃清,愬空宇兮旷朗。廓孤立兮顾影,块独言兮听响。”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权 悵然不平”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禁 虽为 翻 所恶,然犹盛叹 翻 , 魏文帝 常为 翻 设虚坐。”
(2).谓非进餐时的坐法。相对于“食坐”而言。《礼记·曲礼上》:“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孔颖达 疏:“虚坐尽后者,凡坐各有其法。虚,空也,空谓非饮食坐也。”
(3).无实证而定罪。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人赃见获者方与强盗同辟,若赃无见获,不尽法严追,又安能虚坐一概论死乎。”

基本含义
指没有实际行动,只是坐着不动,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详细解释
虚坐是由“虚”和“坐”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虚指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或行动,坐表示停留在某个位置。虚坐的含义是指没有实际行动,只是坐在那里,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没有行动的态度或者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的状态。
使用场景
虚坐常常用来批评那些没有行动、没有进展的人。它可以用在各种场合,如工作、学习、生活等。比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项目一直停滞不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只是空谈而没有具体行动。
故事起源
虚坐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确,但是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坐而不动来表达他们对某种事物的态度。虚坐的概念也出现在佛教中,指的是通过冥想坐而不动来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因此,虚坐成为了一种比喻,用来形容没有实际行动的状态。
成语结构
虚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虚”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坐”这个动词。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1. 他整天虚坐,没有实际行动。2. 这个项目一直虚坐不前,没有任何进展。3. 不要只是空谈,要有实际行动,不要虚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虚坐”与“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个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只是坐在那里,没有做任何实际的事情,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这样就能够记住虚坐的含义。
延伸学习
你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扩大你的词汇量。一些类似的成语包括虚度光阴、虚心等。你还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起源,了解更多有趣的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一直虚坐在家里,没有去上学。2. 初中生:他整天虚坐不动,连作业都没有做。3. 高中生:我觉得我们班的讨论一直在虚坐,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4. 大学生:他整天只是空谈理论,没有实际行动,真是虚坐的典型。5. 成年人:我们不能只是虚坐,要有实际行动,才能取得成功。希望以上关于“虚坐”的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