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春坊

拼音:chūn fāng

注音:ㄔㄨㄣ ㄔㄨㄣ ㄔㄨㄣ

繁体:

基本解释

(1). 魏 晋 以来称太子宫为春坊。又称春宫。《晋书·愍怀太子传论》:“及于继明宸极,守器春坊。”《北史·隋房陵王勇传》:“初平 陈 后,宫人好者悉配春坊。”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晓烟生帝里,夜火入春坊。”
(2).太子宫所属官署名。 唐 置太子詹事府,以统众务;左右二春坊,以领诸局。历代相承,属官时有增减。 明 清 时实际成为翰林院编修、检讨开坊升转之所。 清 末废。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劳蒙司而获谢,犹奉职於春坊。”《旧唐书·岑文本传》:“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麻沙》:“ 嘉靖 五年……请於 建阳 设立官署,派翰林春坊官一员,监校 麻沙 书版。”

基本含义
指春天的花坛,比喻美好的环境或人杰地灵的地方。
详细解释
春坊一词源于古代的花坛,春天时花开满园,景色宜人,因此成为美好环境的代名词。在中国文化中,春坊也常用来形容人杰地灵的地方,指有才华和智慧的人聚集的地方。
使用场景
春坊常用于形容人杰地灵的环境,可以用于形容学术界、艺术界、商业圈等人才聚集的地方,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社区或城市的繁荣和文化氛围。
故事起源
春坊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诗词中,如杜牧的《题乌江亭》:“春坊最是才人集,杂种千家争共吟。”这首诗描绘了当时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聚集于春坊的繁荣景象。
成语结构
春坊是一个名词短语,由“春”和“坊”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春”表示春天,指美好的环境;“坊”表示街区或地方,指聚集的地方。
例句
1. 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很浓厚,真是个春坊。2. 这个学校的师生都很优秀,是个真正的春坊。3. 这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就像一个春坊,各种才华横溢的人聚集在这里。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春天的花坛”来记忆春坊的含义。想象在春天的花坛里,各种美丽的花朵争相竞放,形成了一个美好的环境,这就是春坊的意义所在。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和文化,以及中国古代的文化繁荣时期,如唐代的盛世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学校的花坛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春坊。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就像一个春坊,每天都有很多学生来阅读和学习。3. 高中生:这个艺术学院是个真正的春坊,各种才华横溢的学生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艺术的奥秘。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