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逡遁

拼音:qūn dùn

注音:ㄑㄩㄣ ㄉ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却行,恭顺貌。《管子·戒》:“ 桓公 蹵然逡遁。”《汉书·雋不疑薛广德等传赞》:“ 薛广德 保县车之荣, 平当 逡遁有耻, 彭宣 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 颜师古 注:“遁读与巡同。”
(2).退避,退让。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逡遁》:“ 贾谊 《过秦》云:‘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仰关而攻 秦 , 秦 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遁而不敢进。 秦 无亡矢遗鏃之费,而天下已困矣。’遁者盖取盾之声以为巡字,当音详遵反……九国畏愞,自度无功,持疑不进,坐致败散耳。后之学者既不知遁为巡字,遂改为遁逃,因就释云。”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夫以疆圉抗詔,叛也。又逡遁多畏,而弗能自立为小国,虚设节镇也,孰用?”

基本含义
逡巡、退避、退缩
详细解释
逡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逡”意为踌躇、犹豫,第二个字“遁”意为逃避、退缩。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危险或压力时,举棋不定、退缩不前的状态。
使用场景
逡遁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退缩、犹豫不前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
故事起源
《庄子·外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做逡遁的人,他非常害怕虎,一见到虎就立刻逃跑。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只虎,但是他却逃不走了,因为他的脚被卡住了。这时候,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名字“逡遁”,意识到自己逃不走了,于是就坐下来等死。这个故事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退缩和无助。
成语结构
逡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第一个字“逡”是形容词,第二个字“遁”是动词。
例句
1. 面对困难,他总是逡遁不前。2. 她在面对挑战时毫不逡遁,勇往直前。
记忆技巧
可以将“逡遁”记忆为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踌躇不前、退缩的形象。可以尝试用动画、图像等形式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来进一步了解逡遁的含义和用法,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体验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时遇到困难,但是我决不逡遁,一定会坚持下去。2. 初中生: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他并没有逡遁,而是勇敢地表演了自己的才艺。3. 高中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我不会逡遁,会更加努力学习。4. 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我选择逡遁,先去旅行放松一下再说。5. 成年人:面对困难,有时候会感到逡遁,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克服。希望以上关于“逡遁”的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