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四月八节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贵州省的贵阳、惠水、龙里一带苗族人过“四月八节”,又称“亚努节”。每逢节日这天,附近的苗族都要聚集到喷水池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古代英雄亚努。每年叁加节日的人在20万人以上。人们在一起吹 笙 跳舞 唱山歌 荡秋千 上刀梯 玩龙灯 耍狮子等,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

详细解释


 节日来源

传说苗族祖先原来住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他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后来因恶霸垂涎此地,前来抢夺。苗族首领亚努率领苗胞起义,反抗压迫剥削,在强大的敌人进剿下,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可是,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被统治阶级杀害,於四月初八光荣牺牲。每逢他的遇难日,苗胞总要到墓地(现贵阳喷水池附近)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在麻江且隆昌寨欢度"四月八",还有另一种传说。远在三国时期,随着诸葛亮到隆昌的有王家三兄弟和一个名叫阳工的人。他们在荒山坡上修梯田种包谷和水稻,给荒凉的苗寨带来了繁荣。后来王老大和阳工留了下来,且子孙满堂,在这里安居乐业。若干年后这里就发展成了两个村寨 ,后辈为纪念他们开荒发家的功绩,就将他们到隆昌的日期四月初八作为祭祀日。节日期间,除了到祖坟边举行隆重的祭礼外,还要全部上山"闹春"。青年人唱情歌 跳 笙;老人上山打猎,妇女带着孩子去游坡,村村寨寨都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

基本含义
指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即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是中国人民祭祀祖先和扫墓的重要节日。
详细解释
四月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俗称。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祭祀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祭祖,烧纸钱,悼念逝去的亲人。同时,也是春季踏青的好时机,人们会到郊外游玩、野餐,欣赏春天的美景。
使用场景
四月八节主要用于描述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可以在与中国文化、节日相关的场合中使用。
故事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古代,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会在清明节回到人间,因此要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逐渐成为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传统习俗。
成语结构
四月八节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郊游,迎接四月八节的到来。2. 每年的四月八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去祖坟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清明节的习俗,如扫墓、踏青等来记忆四月八节这个词语。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如春节、端午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每年四月初八是四月八节,我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扫墓,给祖先烧纸钱。2. 初中生:四月八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去祭拜祖先,也可以踏青郊游。3. 高中生:四月八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瞻仰先人的墓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