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口业

拼音:kǒu yè

注音:ㄎㄡˇ ㄧ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1).佛教语。佛教以身、口、意为三业。口业,指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九:“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佛懺悔,晚间纵口业駡詈人。” 宋 苏轼 《胜相院藏经记》:“结习口业,妄言綺语,论説古今是非成败。”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况於文字上添了许多口业,平生爱国忧民上又添了许多善业。”
(2).指诗文的创作。 唐 宋 人以诗文类绮语,故相比附。 唐 白居易 《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诗:“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 宋 苏轼 《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诗之二:“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3).藉以为生的产业。《清史稿·世祖纪一》:“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徠,给以荒田,永为口业,六年之后,方议徵租。”

基本含义
指嘴巴的工作,也指说话的技巧和能力。
详细解释
口业是由“口”和“业”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口指嘴巴,业指工作。口业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意为嘴巴的工作。后来,口业逐渐引申为指说话的技巧和能力。口业强调一个人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及对语言艺术的掌握。
使用场景
口业常用来夸奖一个人的口才好、能言善辩、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口业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职业是从事说话、演讲或表达方面的工作。
故事起源
关于口业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尚无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它的起源与古代文人的修养和文化背景有关。在古代,修养儒雅、擅长辞章的文人常常被称为“口业之士”,他们以才华横溢的口才在社交场合中脱颖而出。
成语结构
成语“口业”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的口业非常好,每次演讲都能够深入人心。2. 这位律师的口业高超,能够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法律概念。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口业这个成语:将“口”字与嘴巴形状联想在一起,表示说话的动作;将“业”字与工作联想在一起,表示说话的技巧和能力。通过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口业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口业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口吐珠玑等。这些成语都与口才和说话技巧有关,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拓展对口业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口业好,经常在班级里发言。2. 初中生:他的口业很棒,在辩论赛上表现出色。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口业,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讲家。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