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忧邑

拼音:yōu yì

注音:ㄧㄡ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忧悒 ”。愁闷抑郁。《世说新语·赏誉下》“ 庾公 为护军,属 桓廷尉 觅一佳吏” 刘孝标 注引《徐江州本事》:“﹝ 桓彝 ﹞至 广陵 寻亲旧,遇风停浦中累日,在船忧邑,上岸消摇。”《晋书·徐宁传》载此事,字作“忧悒”。《宋书·张畅传》:“ 魏 主言太尉、镇军并皆年少;久阔南信,殊当忧邑。”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一:“他们的皱脸上罩满了焦灼和忧悒。”

基本含义
忧邑指的是担忧国家或城市的安危,关心国家和民众的疾苦。
详细解释
忧邑的含义是担忧城邑,表达了对国家或城市的安危和民众的疾苦的关切之情。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爱国和社会责任的精神。
使用场景
忧邑常用于形容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尤其是那些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国家民生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个人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等为国家和民众付出努力的人。
故事起源
忧邑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担任宰相,他非常关心国家和民众的疾苦,常常忧心忡忡。有一次,孟尝君在晚上出行,路过一座城邑,看到城邑的灯火通明,民众安居乐业,他感到非常欣慰。于是,他写下了“忧邑”这个成语,来表达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切之情。
成语结构
忧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忧”是形容词,表示担忧、忧虑;“邑”是名词,表示城市、乡村。这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意义清晰。
例句
1. 他一直忧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 这位政治家始终忧邑,为民众谋福祉。
记忆技巧
记忆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与“爱国”、“社会责任”等相关概念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关心国家和民众的人,他时刻忧心忡忡,为国家和社会的安宁付出努力,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与国家、社会相关的成语,如“爱国如家”、“国士无双”等,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忧邑,希望国家的环境更美好。2. 初中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忧邑,关心社会问题。3. 高中生:学习努力是为了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这是我们应该忧邑的理由。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国家和民众做出贡献。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