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叩手礼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这就是广州人饮茶的“叩手礼”。

详细解释


 礼仪简介

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三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和港澳地区行此礼,每当主人请糖倒茶之际,客人即以叩手礼表示感谢。

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这就是广州人饮茶的“叩手礼”。

习俗由来

版本一

据说是乾隆微服南巡时,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不小心知道了这一情况,拼了老命也得去护驾,否则万一出事,小心吃饭家伙。知府也微服一番,以防天威不测。到了茶楼,也就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久闻大名、相见恨晚的装模作样一番。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壶给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诚惶恐的,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来个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敬茶喝茶是人之常情,又咋知你是微服皇帝,反正你敬我茶,我叩这么几下,也不花多少功夫,省得后患无穷。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为了简便,也用食指单指叩几下。

版本二

用手指笃桌子表示谢意的“来历” 据说,乾隆皇帝游江南,来到淞江,带了两个太监,便衣打扮,到一爿茶馆店里去私巡察访。茶店老板拎了一只长嘴茶吊来冲茶,端起茶杯,沓啦啦、沓啦啦、沓啦啦一连三洒,茶杯里正好浅浅一杯,茶杯外没有滴水溅出。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忙问:“掌柜的,你倒茶为啥不多洒一洒,少洒一洒,不多不少齐巧洒三下?”老板笑着回答:“客官,这是我们茶馆的行规,这叫凤凰三点头。”乾隆皇帝一听,夺过老板的水吊,端起一只茶杯,也要来学学这“凤凰三点头”的新鲜玩艺。这只杯子是倒给太监的,皇帝向太监倒茶,这不是反礼了,在皇宫里太监要跪下来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可是在这三教九流罗杂的茶馆酒肆,暴露了身份,这是性命交关的事啊!当太监的当然不是笨人,急中生智,忙用手指笃笃桌子表示以手来代替叩头。这样“以手代叩”的动作一直流传至今,表示对亲朋好友敬茶的谢意。

乾隆与喝茶叩手礼

乾隆微服下江南,有一次,到松江“醉白池”游玩,与随从在附近一家茶馆坐下歇脚。茶馆伙计先端上茶碗,随着退后,离桌几步远,拿起大铜壶朝碗里冲茶,只见茶水犹如一条白练自空而降,不偏不倚,不溅不洒地冲进碗里。

乾隆好奇,忍不住走上前,从伙计手里拿过大铜壶,也站在几步开外,学伙计的样子,向其余的茶碗里冲茶。随从见皇上为自己冲茶,吓得想跪下叩恩,可又怕暴露了乾隆的身份,窘急之下,于是纷纷屈起手指,“笃笃笃”不停地在桌子上叩击。

事后,乾隆不解地问随从:“你们为什么用手指叩击桌子?”

随从们答道:“万岁爷给奴才倒茶,万不敢当,以手指叩击桌子,既可以避免泄漏皇上身份,也是代表叩头致谢也。”

以后,民间也开始以手指叩桌的谢礼风尚。

基本含义
叩手礼是一种古代礼仪,表示对长辈或上级的敬意和恭敬。
详细解释
叩手礼是指双手合十,然后轻轻地叩击胸口,表示恭敬和敬意。这个动作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尊敬礼仪,用来向长辈或上级表达敬意和恭敬。
使用场景
叩手礼常见于正式场合和尊重长辈的场合。比如,在拜访长辈或上级时,可以用叩手礼来表示敬意。另外,在宗教仪式和庄重的场合,也可以使用叩手礼来表示虔诚和敬意。
故事起源
叩手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尊敬礼仪。在古代,人们对长辈或上级的尊敬非常重视,因此发展出了叩手礼这种表达敬意的方式。叩手礼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叩手礼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叩手”和“礼”。其中,“叩手”表示双手合十并轻轻地叩击胸口,“礼”表示礼仪和敬意。
例句
1. 在见到长辈时,我们应该恭敬地行叩手礼。2. 学生们在老师面前都举行了叩手礼,表示对老师的敬意。
记忆技巧
要记住叩手礼这个成语,可以将“叩手”与合十的动作联系起来,然后再与表示礼仪和敬意的“礼”联系起来。可以想象自己在向长辈或上级行叩手礼的场景,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的传统礼仪和尊敬长辈的文化,可以进一步了解叩手礼的意义和使用场景。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尊敬礼仪,如鞠躬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次见到爷爷奶奶都会行叩手礼。2. 初中生:学校举行庆祝活动时,我们向校长行叩手礼。3. 高中生:在校友会上,我们向老师们行叩手礼,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