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舞雩

拼音:wǔ yú

注音:ㄨˇ ㄧㄩ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舞雩 Wǔyú
[Wu attar] 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曲阜县东。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
风乎舞雩。——《论语·先进》

详细解释

(1).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周礼·春官·女巫》:“旱暵则舞雩。”
(2).指舞雩台。《论语·颜渊》:“ 樊迟 从游於舞雩之下。”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舞雩之处,有坛墠树木,故下可游焉。”
(3).《论语·先进》:“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后指乐道遂志,不求仕进。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賡之以 文王 、 宣父 之操,优游夷愉,广厚高明,追三代之遗音,想舞雩之咏叹。”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龚深甫》之一:“讲肆剧谈兼 祖 谢 ,舞雩高蹈异 求由 。” 明 高攀龙 《会语》:“ 康节 如空中楼阁,他天资高,胸中无事,日日有舞雩之趣,未免有玩世意。”

基本含义
指古代祭祀活动中的舞蹈,也用来形容热闹、喧闹的场面。
详细解释
舞雩是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古代,人们认为通过舞蹈和音乐可以祈求神灵保佑,祈祷风调雨顺、丰收平安。舞雩成语形容了这种热闹、喧闹的场面,也可用来形容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情景。
使用场景
舞雩常用于描述热闹喧闹的场合,比如庆祝活动、音乐演出、婚礼等。也可用于形容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情况,比如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场景。
故事起源
舞雩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司徒·雩》中,雩是古代祭祀活动的一种形式,舞雩则是在祭祀仪式中进行的一种舞蹈。舞雩寓意祈求神灵保佑,为人们带来吉祥和福运。
成语结构
舞雩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舞”和名词“雩”组成。
例句
1. 这个音乐会上人声鼎沸,热闹得像一场舞雩。2. 婚礼上舞龙舞狮,热闹非凡,犹如一幅舞雩图。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舞雩”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的祭祀场景中,看到人们载歌载舞、喧闹热烈的舞雩场面,从而加深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古代祭祀活动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雩祭的历史和意义。也可以学习其他与舞蹈有关的成语,比如舞文弄墨、舞台效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舞雩,大家都玩得很开心。2. 初中生:春节期间,街上人山人海,热闹得像一场舞雩。3. 高中生:音乐会上,观众的掌声如潮水般涌动,犹如一幅舞雩图。4. 大学生:参加朋友的婚礼,现场舞龙舞狮,热闹非凡,像一场舞雩盛宴。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