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匡山

拼音:kuāng shān

注音:ㄎㄨㄤ ㄕㄢ

繁体:

基本解释

(1).山名。即 江西省 的 庐山 。《梁书·处士传·刘慧斐》:“尝还都,途经 寻阳 ,游於 匡山 。” 唐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诗:“偶到 匡山 曾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 宋 叶适 《送赵季清兼谢所惠诗》:“又言謫 匡山 , 五老 烟霞鲜。”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魔见》:“庙食 匡山 已百春,威灵显赫四方闻。”参见“ 匡庐 ”。
(2).山名。在 四川省 江油县 西,亦名 大匡山 、 大康山 。 唐 杜甫 《不见》诗:“ 匡山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3).山名。在 浙江省 龙泉县 。此山四旁奋起,而中部低下,状如箕匡,故名。

基本含义
指纠正错误、改过自新,使人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详细解释
匡山的字面意思是“纠正山”,比喻纠正错误、改正过失。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悔过自新,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它强调了人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以便重新开始。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犯错后悔过自新,重新改正错误的情况。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教育、家庭、工作等。比如,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承认并改正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他的赞赏和鼓励。
故事起源
关于匡山的故事并不多见。根据一些文献记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朝,当时有一位名叫黄道周的官员因为贪污受到了惩罚。他深感悔过之情,决心重新做人,于是他在山上建了一座庙,取名为“匡山庙”,意为纠正错误之山。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开始使用“匡山”这个成语来表达悔过自新的意义。
成语结构
匡山属于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匡”是动词,意为纠正;“山”是宾语,意为错误。
例句
1. 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决心匡山悔过自新。2. 只有真正悔过自新,才能匡山重整旗鼓。3. 领导对他的错误态度很明确,希望他能够匡山改正。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纠正错误”、“改过自新”这些意思联系起来。可以将“匡山”想象成一个人在错误的山路上迷失了方向,然后他意识到错误,决心改正,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匡山”相关的成语,如“匡时济世”、“匡谬正俗”等。这些成语都具有纠正错误、改正过失的含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意识到自己在考试中作弊是错的,决心匡山悔过自新。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匡山改正。3. 高中生:高考前我意识到自己学习不够努力,决心匡山悔过自新,争取取得好成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