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án pín
注音:ㄏㄢˊ ㄆㄧㄣˊ
繁体:
基本含义
含嚬指含怒不发,咬牙忍气,形容怒气压抑或忍受委屈。
详细解释
含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含”意为含住,抑制;“嚬”意为怒气的表情。含嚬的基本含义是指含着怒气不发作,咬牙忍气,不表达出内心的愤怒或委屈。
使用场景
含嚬常用于形容在面对不公平待遇、委屈或愤怒时,能够忍气吞声,不发作或表达出来。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保持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求达到更好的结果。
故事起源
含嚬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季氏》中。孔子说:“君子不以细聞知人,亦不以细聞知人。”其中的“细聞”指的就是各种小事,而“知人”指的是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和内心想法。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君子不会因为听到一些小事就去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也不会因为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而去妄加评判。他会忍住自己的怒气,保持冷静的态度。这就是含嚬的由来。
例句
1. 他虽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一直含嚬忍气,没有发作。2. 在面对困境时,她能够含嚬忍受,不抱怨。
记忆技巧
可以将“含嚬”联想为一只咬着牙,但没有发出声音的狗。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含嚬的含义,即咬牙忍气,不发作。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情绪控制和忍耐力相关的成语,如“忍辱负重”、“忍气吞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虽然生气了,但我还是含嚬忍住了,没有跟同学吵架。2. 初中生:老师对我不公平,我只能含嚬忍受,不能发作。3. 高中生: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虽然不满意,但我还是含嚬接受了现实。4. 大学生:在实习中遇到困难,我能够含嚬忍受,不轻易放弃。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不公平待遇,我只能含嚬忍气,不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