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朝谒

拼音:cháo yè

注音:ㄔㄠˊ ㄧ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谓参见尊者。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之母师》:“大夫美之,言於 穆公 ,赐母尊号曰‘母师’。使朝謁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后汉书·法雄传》:“明年, 伯路 復与 平原 刘文河 等三百餘人称使者,攻 厌次 城,杀长吏,转入 高唐 ,烧官寺,出繫囚,渠帅皆称将军,共朝謁 伯路 。” 杨尚武 《追匪记》:“这副扛架不知是多少年以前被饿死的人留下的:也许是生意人,也许是往 拉萨 朝谒的 藏 民。”
(2).入朝觐见。《后汉书·东夷传·三韩》:“ 光武 封 苏马諟 为 汉廉斯邑君 ,使属 乐浪郡 ,四时朝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赵参政 自 延安 还,因事被劾於尚书省,久不许见。时公( 武惠 )已復密使,三抗疏力雪之,方许朝謁,士论叹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按 奉天 等三殿并 奉天门 灾,在 嘉靖 三十六年四月。时上迫欲先成门工,以便朝謁。”

基本含义
朝拜并探访君主或高级官员
详细解释
朝谒是指臣子或官员前往朝廷拜见君主或高级官员,并向他们表示敬意和忠诚。这个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员或贵族前往朝廷拜见君主的场景。
使用场景
朝谒一词主要用于历史文献、古代小说和现代文学中,形容人们前往高级官员或权贵家中拜访的情景。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向权威人士请教或向领导汇报工作的场景。
故事起源
朝谒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场礼仪。古代官员或贵族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定,前往朝廷拜见君主或高级官员,以示对他们的尊敬和忠诚。这种行为被称为朝谒。
成语结构
朝谒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朝”表示前往朝廷,拜见君主,而“谒”表示拜访、探访。
例句
1. 他每年都会朝谒一次皇帝,以表达他的敬意和忠诚。2. 在过去,朝谒是官员们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礼仪。
记忆技巧
你可以使用以下记忆技巧来帮助记忆朝谒这个成语:1. 关联:将朝谒与古代官员前往朝廷拜见君主的场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画面,以帮助记忆。
2. 反复操练
多次重复朝谒这个成语,可以帮助巩固记忆。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官场礼仪和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献,了解更多关于朝谒的背景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博物馆里朝谒了一位著名画家,向他学习绘画技巧。2. 初中生:我想朝谒一下我们学校的校长,向他汇报我们班的工作情况。3. 高中生:我希望有机会朝谒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向他请教创业经验。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代表,我有机会朝谒了某位政府官员,向他反映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