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同辞

拼音:tóng cí

注音:ㄊㄨㄙˊ ㄘ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1).谓用语、称号相同。《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 何休 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 徐彦 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 刘 氏,不谋而同辞。”
(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 阎明 叔褒 ﹞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復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諫 恪 , 恪 不听。”《晋书·元帝纪》:“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同辞者,动以万计。”

基本含义
指相同的词语或语句,用于表示两个或多个词句相同或相似。
详细解释
同辞是由“同”和“辞”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同”表示相同的意思,“辞”表示词语或语句。这个成语用于表示两个或多个词句相同或相似,强调它们在形式和意义上的相似性。
使用场景
同辞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能够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词句的相似之处。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修辞手法,强调表达的一致性。此外,在教育领域,也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词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故事起源
同辞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根据汉语词汇和语法规则推断出来的,用于表示两个或多个词句相同或相似的含义。
成语结构
同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这两句话同辞,但意思却不一样。2. 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同辞,形成了一个回环的结构。3. 这两个成语同辞,但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却有所不同。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同辞”这个成语与相似的词语进行对比,来帮助记忆。例如,“同辞”可以理解为“同一个词语”,强调词语的相同性。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同辞”相关的成语,如“同根异叶”、“同宗同源”等,以拓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两个句子同辞,我可以用其中一个来回答问题。
2. 初中生
这两个成语同辞,但它们的意思却有所不同。3. 高中生:这两个段落同辞,作者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强调了文章的主题。4. 大学生:这两个词语同辞,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