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地震鱼 -简介
地震鱼属于月鱼目、粗鳍鱼科,名为“石川氏粗鳍鱼”。这种鱼因为鳞片易落,故看似身体无鳞,且无臀鳍及尾鳍、眼大、有齿,分布在全球各大洋,属深海鱼类,全球共有3科9种,台湾目前只记录过1种,即石川氏粗鳍鱼,因其体型大且长相怪异,常被渔民称之为“地震鱼”,这种鱼的现身,是否和地震有关,有待专家研究。
分布范围
石川粗鳍鱼为世界上珍稀鱼种,常年生活在200米以下的深海里,极少出现于浅海。这种鱼最早记载于1901年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博物馆杂志。5月28日在舟山捕获到了一条石川粗鳍鱼长2.3米,重达15.87公斤。台湾有关媒体曾经报道说,1999年台湾嘉义县瑞里乡发生大地震前,渔民在澎湖海域曾捕获过一条地震鱼。渔村相传此种鱼为"海龙王""龙宫使者"或"白鱼龙",在大地震前后才会出现;或许是在深海海底地壳发生变动或火山爆发前,这种鱼才会逃离深海到浅海活动,所以容易被捕捉。但此后台湾《联合日报》也曾于2000年1月撰文指出,在台东富岗的小野柳风景区附近海域150米深处也曾捕获过一尾,但当月却没有地震发生。由于浙江近海海域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属于地震易发地带,所以有关专家认为,对这种异常现象,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同时进行科学考证和研究。
型态特征
生活在五十公尺至二百公尺深海鱼,体延长而呈带状,甚侧扁,前部较高,
捕到的地震鱼图片(4张)向后渐细窄;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17-24倍。头小,眼上方之头背部陡直。体平滑,裸露无鳞。背鳍基底长,具软条6 + 345-365,起始于眼上方,前方6鳍条延长;无臀鳍;腹鳍仅一延长如丝之软条,其上具多个膜状突出物;尾鳍退化,小型且上翘,呈扇形,具软条4,下叶不明显。体银白色,体侧具许多个大小不一之暗斑。形态形质及分类地位尚待深究.
名字的由来
此鱼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只有当发生海底地震时,这种深海鱼才会被震上来,也就会被人捕获。
台湾渔民近海捕获3.5米长深海“地震鱼”
2011年4月6日, 据“中央社”消息,台湾苗栗渔民今天在竹南近海处捕获一条长约3.5米的皇带鱼,由于相传栖息深海的皇带鱼会因地震受惊吓才游到浅水海域避难,是否受日本地震影响或预言地震发生,引发民众联想。
一名谢姓渔民上午在竹南崎顶近海处进行捕捞作业,准备回港时正巧捕获1条长达3.5米、重约30台斤(1台斤约0.59公斤)的皇带鱼,立即运回竹南镇龙凤渔港准备拍卖。
回到港区,渔民们对于这条鱼的出现议论纷纷,因为皇带鱼属深海鱼类,大多分布在大西洋及印度洋的深海里,对于近海捕捞的龙凤渔港,还是首次出现,并由港区附近一间海鲜餐厅出价收购。
餐厅主厨谢升峰表示,皇带鱼又称地震鱼,因为深海鱼通常是因海底发生地震等地质变动,受到惊吓改变栖息环境,游到浅水海域避难,才可能在近海处被渔民捕捞到,它的出现是否因受前些时间日本大地震的影响,还是预言下一次地震的发生,不得而知。
谢升峰指出,皇带鱼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这次捕捞到的长度有3.5米,足足要3人合力才能将牠抬起,姑且不论与地震的关联,“这条鱼至少可供100人吃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