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盗资

拼音:dào zī

注音:ㄉㄠˋ ㄗㄧ

繁体:

基本解释

(1).盗贼的凭借。 唐 元结 《辩惑上》:“岂有冠冕轩车、佩符持节取先王典礼以为盗具,将天下法令而为盗资乎!”《明史·杨鹤传》:“宣詔赦之,畀以官,处其众四千餘人於 寧塞 ,使守备 吴弘器 护焉。 文焕 闻之,嘆曰:‘ 寧塞 之役,贼畏我而逃,今者贼伪降, 杨公 信之,借名城为盗资。’”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高帝》:“祸切剥牀,而求民不已,以自保其私,垂至其亡而为盗资,夫亦何乐有此哉!”
(2).盗寇的资财。《新唐书·薛讷传》:“﹝ 杜宾客 ﹞议‘方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无功’, 姚元崇 亦持不可, 訥 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

基本含义
指盗窃财物或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详细解释
盗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盗指偷窃,资指财产。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它不仅仅指物质财产的盗窃,还可以用来形容非法占有他人的知识、技术或其他资源。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和谴责盗窃行为,提醒人们要诚实守法,不要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或权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警示他人远离盗窃行为,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些行业或组织内部的腐败现象。
故事起源
盗资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齐策》中的一则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李斯的大臣,他为了谋取权力和财富,利用职务之便,盗取国家的财物。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人,进而衍生出了成语“盗资”。
成语结构
盗资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盗”和名词“资”组成。
例句
1. 这个公司的经理通过盗资的手段获取了巨额财富。2. 我们应该坚决打击盗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盗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盗”字和“资”字联想起来,想象一个人偷偷地拿走他人的财物。2. 创造一个与盗窃相关的故事情节,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盗资这个成语,可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伦理观念,了解盗窃行为的危害和社会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因为盗资被老师严厉批评。2. 初中生:我认为那个人盗资的行为是不道德的。3. 高中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讲座,警示我们远离盗资行为。4. 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盗资不仅仅指物质财产的盗窃,还包括非法占有知识等行为。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