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屯衙

拼音:tún yá

注音:ㄊㄨㄣˊ ㄧㄚˊ

繁体:

基本解释

管理屯田的小吏,为县令的属官。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徭赋》“有本县应编银共陆百贰拾伍两陆钱”原注:“门子、正堂二名,粮衙一名,匠衙一名,屯衙一名,捕衙一名,共六名,每名工食银叁两陆钱。”

基本含义
指官府、衙门
详细解释
屯衙是古代中国官府的别称,属于官府的一种形式。它是军队驻扎地和治安维护机构,也是官员办公、审判案件的地方。屯衙不仅代表了官方权威和治理能力,还象征着社会秩序和公正。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官府机构或者官员的行为。同时也可以用来比喻治理社会秩序的能力和手段。
故事起源
屯衙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官府是统治者的代表,屯衙则是官府的基层机构。屯衙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处理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因此,屯衙成为了一个象征官方权威和治理能力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屯衙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这个县的屯衙非常严厉,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严惩。2. 这位官员在屯衙中处理了许多复杂的案件,赢得了人民的尊重。
记忆技巧
可以将“屯衙”与官府机构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是一个官员在屯衙中处理案件,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官府制度和屯衙的职责,以及官员的权力和责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历史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屯衙是古代官府的办公地点。2. 初中生:我爷爷说他小时候,屯衙是社区的治安维护中心。3. 高中生:政治课上,老师讲解了屯衙的作用和意义,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官府的职责。4. 大学生: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课程中,我学到了屯衙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