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括羽

拼音:kuò yǔ

注音:ㄎㄨㄛˋ ㄧㄩˇ

繁体:

基本解释

箭末羽毛。亦喻修学益智,增进才力。括,通“ 栝 ”。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子路 曰:‘ 南山 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 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南朝 梁简文帝 《徵君何先生墓志》:“括羽儒囿,舟舆席珍。” 南朝 梁 刘孝溉 《仪贤堂监策秀才》诗:“硕学类括羽,奇文若锦繢。”《北史·儒林传序》:“贵游之辈,饰以明经,可谓 稽山 竹箭,加之括羽,俯拾青紫,断可知焉。”

基本含义
括羽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意思是比喻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对待别人,不给对方任何机会。
详细解释
括羽的字面意思是用括号括住羽毛,比喻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对待别人,不给对方任何机会。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不留余地地打击、排斥对方的态度。
使用场景
括羽一般用于贬义场合,用来形容对待别人非常严厉、绝不留情的态度。比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待下属非常严苛,不给下属任何发展的机会。
故事起源
括羽的故事起源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国王,他和吴国发生战争,被吴国俘虏。吴王夫差为了羞辱勾践,将他关在一个鸽笼中。勾践虽然身陷囹圄,但他不愿屈服于吴国,一直保持着坚强的意志。最终,他成功地恢复了越国的独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国君。这个故事中的“括羽”原指勾践被关在鸽笼中,后来演变成了形容对待别人非常严厉、不给对方任何机会的成语。
成语结构
括羽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其中“括”是动词,意思是用括号括住;“羽”是名词,指羽毛。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
1. 他对待下属非常括羽,从不给他们任何机会。2. 这个老师对学生非常括羽,从不宽容他们的错误。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括号将另一个人的羽毛括住,形象地表示对对方非常严厉、不给对方任何机会的态度。
延伸学习
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来进一步了解括羽的用法和含义。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斩钉截铁”、“一刀两断”等,来拓展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很括羽,从不给我机会表现。2. 初中生:他对待队友非常括羽,总是指责他们的错误。3. 高中生:老板对员工非常括羽,要求他们完美无缺。4. 大学生:教授对学生非常括羽,从不宽容他们的犯错。5. 成年人:领导对下属非常括羽,不给他们任何机会发展。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