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流经亚洲的国际大河,也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三大河,东南亚第一大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西贡)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全长4909公里,流域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
澜沧江-湄公河 - 概况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流至昌都后始称澜沧江。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出境后改称湄公河。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湄公河三角洲注入南中国海,是亚洲一条重要的河流。
澜沧江-湄公河全长约4900公里,流域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以长度计为世界第六大河流。
源头精确位置:2002年,中国科学院遥感专家刘少创首次用遥感技术精确探测出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位置和河流长度,澜沧江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海拔5200米,地理坐标是东经94度40分52秒,北纬33度45分48秒。从这里算起,澜沧江-湄公河)的长度是4909公里。
长度:中国段2161.2公里,缅甸役265公里(中国南阿河口至老缅泰分界点)。老挝段1987.7公里,泰国段976.3公里,柬埔寨段50I.7公里,越南229.8公里。
流域面积:中国16.7万平方公里,缅甸 2.1万平方公里,老挝21.5万平方公里,泰国18.2万平方公里,柬埔寨16.1万平方公里,越南6.5万平方公里。
澜沧江-湄公河 - 水文特征
径流量
澜沧江—湄公河从河源到河口,涵盖了除沙漠以外的所有地表类型,包括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4个气候带,中国部分16.5万平方公里,径流总量742亿立方公尺。上游山区有大量冰川和永久积雪。中游穿行于高山深谷,水流湍急,流域面积狭小。水量主要来自下游地区,全年变化不大,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一半左右。
上游以类乌齐河口为界,全长556公里,山势一般较平缓,河谷平浅,年径流深度为200毫米。以下为中游峡谷区,全长821公里,河床坡降大,谷形紧窄,水面宽120米左右,年径流深度为400~700毫米。功果桥以下为下游,两岸山势降低,窄谷与宽谷相间出现,年径流量为200~400毫米,是河川径流量的主要来源。戛旧以下进入西双版纳,地势更为低平,河道流经峡谷和平坝,形成串珠状河谷。
气候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位于亚洲热带季风区的中心,5~9月底受来自海上的西南季风影响,潮湿多雨,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3月中旬受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影响,干燥少雨,11月~次年4月为旱季。
强度很大、历时较短、影响范围较小的雷雨在整个雨季都很频繁;历时较长,范围很大的降雨在9月份最频繁,能引起严重的洪水泛滥,但其影响大多只局限于三角洲地区和流域西部,偶而穿越大陆使更大范围遭受长时间大雨袭击。由于降雨的季节分布不均匀,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和历时不同的干旱。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正常年降雨量从泰国东北部的1000mm以下递增到老挝南部、柬埔寨和越南的山区边缘的4000mm以上,在柬埔寨平均为2000mm,平均年降雨量的年内分布很不均匀,年降雨量的88%左右集中于5~10月份。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温变化较小,最高平均气温越南为30℃,泰国为33.5℃;最低平均气温老挝为15℃,柬埔寨为22.7 ℃;相对湿度为50%~98%。
水量变化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径流来自降雨,由于每年不变的季风影响,上一水文年至下一水文年的主要水位过程线几乎不变,丰水与枯水间的差距不大。假若规定丰水年流量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10%以上,枯水年流量为多年平均流量的90%以下,那么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和出现机率在万象站约为25%、50%、25%,在桔井站约为20%、60%、20%。见湄公河水文特征值表。
澜沧江-湄公河水量主要来自其下游流域的降雨并随季风造成的季节降雨的差异而相应变化。4月水量通常在最低点。在5月或6月——随著带雨季风从南部移入——水量开始增加,东部和北部高地变化最快。在上游,可以早在8月或9月即可达到最高水位,在南部河段,迟至10月才达到最高水位。南部地区通常在11月开始的东北季风带来干燥的天气,一直持续到翌年5月。
澜沧江-湄公河下游流域气温全年和暖。金边日平均最高温度为32℃(89 ℉),平均最低温度为23℃(74 ℉)。上游流域气温多少受海拔调节,一般比南部低些,且表现出较多的季节变化。
澜沧江-湄公河在柬埔寨桔井的年平均流量约为14,000立方公尺/秒(500,000立方呎/秒),约北美的哥伦比亚河流量的2倍。在桔井记录到的最低流量约为平均流量的1/12,而年最大流量约为平均流量的4倍。
据记载,年沉积物数量以巴塞为最大,约1.87亿吨;缅甸边界只有这一数量的一半左右,金边约为这一数量的2/3。
澜沧江-湄公河多年平均人海水量为4750亿m3。湄公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800万kW,可开发水能估计为3700万kW,年发电量为1800亿kW·h,其中的33%在柬埔寨、51%在老挝。目前,已开发的水能不到1%。[2]
澜沧江-湄公河 - 地理环境
澜沧江——湄公河在云南省境内干流长1240公里,占全干流长的四分之一,涉及8个地州的32个市县。区域内江河纵横,地形复杂,山川挺拔,气候多样,其北南走向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而独特的多生物、多物种。涵盖了寒带、温带、热带三大气候,具有雪山冰川、高原草甸、深山峡谷、浅山丘陵、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多种地理地貌。
流域面积大于810,600平方公里,从青藏高原一直延伸到南海。在亚洲江河中,仅长江与恒河的最低流量大于湄公河。由于湄公河在其流程的头1,955公里中河床狭窄,而在其流出云南高原那一河段的上下游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状况又形成对比,因而据以将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上游为一狭长谷地,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4,切穿中国的山脉和高原。下游在其开始形成缅甸、老挝边界的那一点以下,长2,390公里,有泰国的呵叻高原(Khorat Plateau)、在老挝和越南的安南山脉的西坡以及柬埔寨的多数地区为其流域,然後经在越南的三角洲汊河到达海中。
上游系萨尔温江与长江之间的高原上发源的一丛大河之一;河床深切入其流经的崎岖地区。在缅甸与老挝之间,约20,720平方公里(8,000平方哩)缅甸领土为湄公河流域,全系坎坷不平的地区。湄公河较为平缓的下游河段,构成老挝与泰国之间的一段相当长的边界,成为柬埔寨、老挝、泰国与越南四国之间摩擦与合作的一个主因。
湄公河地形可分为5个区:北部高原、安南山脉(长山山脉)、南部高地、呵叻高原和湄公河平原。北部高原包括老挝北部,泰国的黎府和清莱省山区,到处是崇山峻岭,高程达1500~2800m,只有少量的高地平原和河谷冲积台地。安南山脉从西北向东南延伸800余km,北部和中部的山坡较陡,南部为丘陵地区。南坡和西坡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雨量较大,而中部河谷较干旱。南部高地包括柬埔寨的豆寇山脉,东面为绵延山地,西南为丘陵地。呵叻高原包括泰国东北部和老挝的一部分,为长宽各约500km的蝶状山间盆地,支流蒙河和锡河流经这里。湄公河平原为大片低地,包括三角洲地区。
在当地被称为昂曲和札曲的上源,发源於青海省南界唐古拉山中海拔4,900公尺(16,000呎)馀的高地。它们向东南流经西藏昌都地区。被称为澜沧江的主河朝南面下泻,穿越被侵蚀切割成丘陵和谷地的云南高原,到达景洪南面一点,成为中缅界河。河水接著朝西南方向奔流;长201公里(125哩)馀的河段形成缅甸、老挝之间的边界。
缅甸以下流域可分为6个主要部分——北部高地、呵叻高原、东部高地、南部低地、南部高地与三角洲。下游流域植被的多数属热带阔叶树种,不过随著纬度与地形的不同,也出现不同的个别树种。
北部高地有高褶皱山岭,高约海拔2,743公尺(9,000呎),许多山岭山坡陡峭。永珍下游东-西向河道的南面为呵叻高原,几乎囊括了湄公河流域在泰国的所有部分,以及在老挝的湄公河支流的下游。这是一片起伏和缓的丘陵,与平坦的冲积平原纵横交错。东部高地是安南山脉的组成部分,山中河流从西面注入湄公河。在越南的奇山(Ky Son,孟仙〔Muong Sen〕)与柬埔寨的桔井(Kracheh)之间的大部地段,分水岭构成东面的越南与西面的老挝和柬埔寨之间的边界。
南部低地与老挝巴塞(Pakxe)下游湄公河两边均毗连。湄公河在孔南瀑布(Khone Falls)猝然一跌流入柬埔寨。在孔南瀑布与桔井之间,激流险滩与冲积平原交错。在磅湛(Kampong Cham)以下,河床坡度变缓,河水流经其氾滥平原上的广阔冲积带。在金边附近,湄公河与洞里萨河(Tonle Sap)汇合,并通过後者与洞里萨湖连接起来。洞里萨河的流向因季节而异。在汛期高峰,当湄公河水位高时,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湖中,湖面在此时从2,590平方公里(1,000平方哩)馀增加到约10,360平方公里(4,000平方哩)的最大面积。在旱季,当洪水退去时,洞里萨河逆向朝东南泻入湄公河中。洞里萨湖是一个高产渔场。
柬埔寨西南部的象山山脉与豆蔻(Kravanh)山脉组成南部高地。洞里萨河的几条支流发源於这些高地。湄公河在金边以下分为两条支流︰湄公河自身与巴塞河。三角洲自此一直伸展到海边。三角洲总面积约为64,750平方公里(25,000平方哩),分为3大段。
澜沧江-湄公河 - 主要水系
在中国境内的澜沧江长达2100多公里,在老挝境内长777公里,有234公里是在老挝和缅甸之间穿过,有970多公里是老挝泰国之间界河。在柬埔寨境内长500公里,在越南境内长230公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
澜沧江
上源扎曲源出青海省杂多县境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的西侧,南流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县附近与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向东南流入云南西部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部,流出国境称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入南海,河长2179千米,流域面积16.4万平方千米,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
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上中游河道从青藏高原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千米。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
湄公河
干流河谷较宽,多弯道,经老挝境内的孔(Khone)瀑布进入低地,到柬埔寨金边与洞里萨(TonleSap)河交汇后,进入越南三角洲。河流过金边后分成两条汉河,一条叫湄公河,一条叫巴塞河。在河口附近,湄公河又分成3条汊河人海。湄公河最大支流是泰国境内的蒙河,该河发源于呵叻府,河流先向东北流,然后转向东流,最后在空坚附近注入湄公河,河流全长550km,流域面积15.4万km2,多年平均流量720m3/s,其最大支流是锡河。
湄公河另一条较大支流是洞里萨河,该河发源于柬泰边境,河流向东南流,最后在金边注入湄公河。金边附近分成前江与后江,三角洲上再分六支,经九个河口入海,故入海河段又名“九龙江”。大部分河槽深切,多峡谷,适宜建坝。湄公河涨水时,水注入洞里萨湖,湖面积由2590km2增加到7700km2,而在冬季,湄公河水消退后,水从洞里萨河流人湄公河。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可以通航。
澜沧江-湄公河 -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澜沧江—湄公河干流总落差5167米,是中国云南和东南亚的能源宝库。流域内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航运、灌溉、发电等资源。[5]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348万千瓦,干流为2088万千瓦,约占全流域89%。
澜沧江河段的河床落差达4600米,平均比降为2.2‰,其干流蕴蓄的水能资源约为2700万千瓦,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550×104KW。干流可开发14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多亿千瓦时。中下游八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1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560多亿千瓦时。
矿产资源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是重要地质成矿带,金、银、铜、铁、铅、铸、镜、锡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低。
生物资源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集中了从热带到高寒雪山地带的各类生物资源上万种,是世界不可多得的生物宝库。植物区系复杂,各区植物交错集结,互相渗透,是特有植物发生变异的中心,也是引进新品种的良好繁育基地。珍、稀、特有、孑遗生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亚洲象、印支虎、牛羚、长臂猿、蜂猴、犀鸟等;二类保护动物穿山甲、灰叶猴、熊猴、绿孔雀等;植物有秃杉、苏铁杉、长苞冷杉、红豆杉、洪桐、袖木、黑黄檀等。
澜沧江—湄公河水系孕育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淡水鱼类生态系统。整个流域已知鱼类多达1700多种,鱼类多样性在世界大江大河排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亚玛逊河流域。2000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确定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淡水鱼类生态区域之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淡水鱼类年捕获量高达180万吨,价值14亿美元,为世界上最大的内河淡水渔业。
旅游资源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在云南已初步形成丽江、大理、西双版纳三大旅游区,享有较高知名度。丽江旅游区地处澜沧江上游,丽江玉龙雪山,是北半球纬度最南的,终年积雪的雪山。附近有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还有长苞冷杉、红豆杉和滇金丝猴、云豹、雪豹;金雕等珍稀生物数十种,极具科学研究与观赏价值。藏族、纳西族等多种民族生活在这里,东巴文化与藏传佛教,形成特色鲜明的雪域文化。大理旅游区,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融历史文化、湖光山色、文物古迹、民风民俗、宗教名山于一体,以其特有的魅力名扬天下。白族与白族民居,使山水生辉。下游西双版纳旅游区,以迷人的热带风光和傣族为代表的民族风情及小乘佛教,使游人乐而忘返。
曼谷泰国大王宫又称故宫,是泰国曼谷王朝一世王至八世王的王宫。大王宫依偎在湄南河畔,是曼谷市内最为壮观的古建筑群。在老挝万象,各种寺庙、古塔处处可见。万象多寺庙、古塔,其中尤以市区东北的塔銮名闻遐迩。是万象市的标志和东南亚重要名胜古迹之一。塔銮广场是万象最大的广场,其规模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广场。
19世纪60年代在柬埔寨发现了吴哥遗迹,考古学家把它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越南由于法属历史,留有不少法式建筑,成为旅游资源。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沿岸国家旅游资源有很大的互补性,合作发展旅游业已取得了共识。
澜沧江-湄公河 - 历史文化
民族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山水相连,90多个民族依河而居,历史、语言、风俗和信仰各具特色,建筑、风情、服饰与文化各不相同。下游流域居民约占河畔4国人口的1/3。几乎所有的人都从事农业,水稻为主要作物。人口最密集之处在三角洲与呵叻高原。为数不多的城市人口一直在急遽增长,主要是通过移民迁往都市。流域人口没有共同种族关系。上游地区包括克伦族、苗族、汉族、藏族为主的高山民族到湄公河下游流域的高棉人、占人、泰人、孟人和越南低地民族均有。越南人密集于三角洲,高棉人和泰人至为广泛地分布于下游流域。
象文化
在这条长达4880公里的国际河流两岸,广泛分布着“热带丛林之王”——亚洲象。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独特的象文化:有的认为大象表示“吉祥如意”、“万象更新”和“国泰民安”,有的把大象当作吉祥物、神灵收藏、祭祀和供奉,甚至有的将大象作为和平的信使、友好的象征等。
澜沧江,在西双版纳傣族人的心目中是“百万大象之河”。传说,傣族的先民迁徙到澜沧江流域后,寨子中的人、畜常被老虎伤害。有一位聪明的老者出了一个主意,让大家在村寨周围种下很多竹子和芭蕉,吸引喜欢吃竹子和芭蕉的大象经常到村寨附近觅食。大象来了,老虎斗不过大象,只好远走“他乡”,村寨从而得以安宁。自此以后,“傣依象,象靠傣”的谚语在西双版纳的民间流传开来。傣家先民发现象一旦被驯化,对主人非常忠心,于是纷纷驯养之。先民首先驯化大象来耕田。在西双版纳,人们视象吉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以象为主题的艺术形式:如佛寺壁画上讲述了世尊佛祖的前生——维先达腊王子将宝象送给灾害严重的勐(傣语,村寨的意思)的故事;傣族的手工织锦编制了各种象图案,其中尤为称赞的是“百象朝佛图”和“金象驮花图”;每逢重大节庆日,傣家男子都会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象脚鼓,模拟大象的样子纷纷跳起象脚鼓舞;此外,傣族民间流传甚广的武术——象拳,也是模仿大象各种动作编撰的,大象还是傣家人的守护神。
老挝将首都取名为“万象”,表示很多大象聚集的地方。大象在老挝的象征地位经历了几个阶段:起初,当人类还居住在森林中的时候,大象被人们当作是强大的原始神灵;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驯养大象;12世纪,由于高棉的扩张,把印度对大象的膜拜带到了老挝,大象成了富饶、丰收和智慧的象征。 老挝的萨满教认为,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类和动物的灵魂寄居在身体的特殊部位,这样人畜才有生命,而当人畜激动,受到外物吸引或情绪不好时,灵魂会离开身体,灵魂的离开后会引起不安、疾病甚至死亡。每当这时,人们会举行呼唤灵魂的仪式。当灵魂回到主人的身体中时,主持人便带着助手,用白色的细棉线把人的手腕和大象的耳朵绊起来,灵魂就不再离开了。通常,只有大象和水牛能参加这一神圣的仪式。
泰国是世界上的产象大国,素有“大象之邦”之称。亚洲象在泰国人的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泰国的象征,更是泰国人民的骄傲。大象的形象在泰国随处可见,特别是以柚木雕刻而成的形态各具、栩栩如生的大象是泰国最富有特色的工艺品。泰国以佛教为国教,大象被认为是佛教的圣物。在曼谷卧佛寺中的佛案上,象雕是和佛祖摆放在一起供人们祭拜的。泰国大象以白象最为珍贵,所谓白象并非全白色,凡是金黄、银白、嫩绿、淡红等肤色的大象都被称为瑞象。事实上,是外国人误把“瑞象”译为“白象”,久而久之就这样沿袭下来,泰国也被称为“白象王国”。
佛教文化
傣族传统社会百科全书贝叶文化与其载体《贝叶经》,广泛流布于包括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云南在内的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基于同处世界著名小乘佛教文化圈的原因,云南思普地区的西双版纳、普洱的景谷、孟连和德宏傣族德昂族地区是承传这一文化的中心区域,德宏傣族德昂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历史上这里无一例外的将制作与使用贝叶经和传播贝叶文化作为对佛法与梵音的弘播,许多奘寺藏经和傣学研究者与信众的写经是贝叶文化得以流传的重要方式。[7]
缅甸的佛塔、寺院集中体现了古代缅甸文化,展示着缅甸民族的历史和精神。蒲甘的塔群与柬埔寨的吴哥、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南亚三大文化遗迹。而仰光的大金塔则最能体现缅甸佛塔建筑艺术及其文化含义。金塔四周有四座中型佛塔和64座小型佛塔,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大金塔,成为这一地区最为壮观的塔群。
湄公河北段是老挝和缅甸间的界河,随后在老挝境内穿行,在老挝西部边境的中段和南段,又成为老挝与泰国间的界河。琅勃拉邦是湄公河在东南亚流经的第一个大城。它是老挝的古都和佛教中心,历史悠久。市容古雅幽静、风景秀丽,寺庙、佛塔、王宫掩映在花木之中。湄公河再向下游是首都万象。在万象,除了雄伟的宫殿、楼台,还有很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古塔,如始建于1563年的玉佛寺、1566年重修的塔銮寺等。塔銮寺吸收了古代缅甸佛塔和泰国佛教建筑的风格,展现了古代老挝建筑所特有的风采。但限于国力,老挝宗教建筑的规模比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的要小得多。
泰国原名暹罗。这里处处体现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佛庙众多,寺塔林立。在首都曼谷就有400多座佛寺,僧侣众多。曼谷的玉佛寺、卧佛寺、亚伦寺、云石寺是佛教寺庙的瑰宝。此外,曼谷的大王宫也是泰国著名的建筑物,既有泰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又融入了西洋文化的特色。
泰国北部的清迈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泰国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至今在清迈还可见到15世纪时的兰那泰王国的城墙旧址。清迈也是一座寺庙佛塔之城,有各种佛塔和寺院约百座,风光秀丽。
越南很多居民也信奉佛教,但与其他东南亚国家流行小乘佛教不同的是,在越南盛行的是大乘佛教。虽然在越南封建王朝建立之初,也曾经把佛教作为国教,但随着越南封建社会的发展,儒学逐渐占了统治地位。而这又是与汉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的。越南与中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在历史上,越南在语言文字、文学、政治、教育、建筑乃至生活习俗等各方面都全面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仍处处有迹可寻。 [8]
澜沧江-湄公河 - 流域开发
水道通航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下游与老挝、缅甸接壤,邻近泰国。多民族跨境而居,自古通婚互市,友好往来。中、老、缅、泰毗邻地区,是联接中国西南和东盟国家两大市场的陆上重要通道。
1990年5月,云南省政府和老挝交通部联合组成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考察团,得出了开发这条航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结论。同年9月,中老双方成功实现了云南景洪-老挝万象1100公里航程的载货试航,结束了这条国际河流不能通航的历史。
2000年4月,中国、老挝、缅甸、泰国签订了从中国思茅港到老挝琅勃拉邦商船自由通航的协定,四国联合组织实施了航道改善工程,最终实现了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通航。2001年6月26日,中老缅泰四国在澜沧江-湄公河800多公里的航道上实现自由通航。
通航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不断发展,运输品种从单一的杂货发展到集装箱、重大件、冷藏鲜货、国际旅游等多品种兼有的综合运输服务,国际运输船舶数量也从最初的8艘发展到现在的115艘,运输船舶最大载重吨位从80吨发展到的380吨。
截至2009年,中国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完成累计运输量达300万吨以上,出口货物来自中国的山东、陕西等14个省市区,进口货物远销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累计进出口额和边民互市贸易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总面积2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亿。该区域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历史悠久,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一区域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对于中国的安全和经济战略都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与次区域其他五国关系友好。目前中国与五国在交通、贸易、旅游、禁毒、农业、灾害监测、水情信息、人力资源等多方面有合作。但在开发项目、规模和方式上有分歧,重点在水资源的利用和环保方面。
1992年,中国政府开始参与由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等机制,还与湄公河委员会建立了正式对话关系。
1997年,江泽民主席与东盟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在开发湄公河盆地方面双方有共同的利益,承诺通过促讲贸易、旅游和运输领域的活动,加强对沿岸国家的支持。中国政府支持召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首脑会议。
2002年11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一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与其他五国总理出席了会议。会议签署了《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已将湄公河区域合作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5个重点领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