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义
指言语或行为举止突然冒失、失礼,不合时宜,不顾他人感受。
详细解释
唐突西施源自唐朝时期的故事,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有一天她去了越国的王宫,但没有得到王宫的礼遇。她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于是对王宫进行了一番唐突的行为,比如踢翻了王宫的花盆、摔碎了王宫的玉杯等。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冒失、失礼、不顾他人感受的言行举止。
使用场景
当有人的言行举止不合时宜,冒失而失礼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故事起源
唐突西施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真实故事。
成语结构
唐突西施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前两个字“唐突”表示冒失、失礼,后两个字“西施”表示美女的名字。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唐突西施,让大家都感到非常尴尬。2.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唐突西施,缺乏礼貌和教养。
记忆技巧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唐朝美女西施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西施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而愤怒,进行了一系列冒失而失礼的行为,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唐朝美女西施的故事和其他与礼仪、行为举止相关的成语,例如“失礼”、“冒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教室里唐突西施,把同学们吓了一跳。2. 初中生:他在考试的时候唐突西施,被老师批评了一顿。3. 高中生:他在公开演讲中唐突西施,让观众感到非常尴尬。4. 大学生:他在面试时唐突西施,导致面试官对他的评价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