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端谨

拼音:duān jǐn

注音:ㄉㄨㄢ ㄐㄧㄣˇ

繁体:

基本解释

端正谨饬。《北史·恩幸传·王仲兴》:“ 仲兴 幼而端谨,以父任,早给事左右,累迁越骑校尉。”《旧唐书·孝友传·裴敬彝》:“ 敬彝 少聪敏,七岁时能属文,性又端谨,宗族咸重之。” 明 宋濂 《题<唐太宗哀册文>后》:“至其小楷,极端谨有法。”

基本含义
指言行举止端正谨慎,遵守礼节,不敢稍有疏忽。
详细解释
端谨是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非常谨慎,严守礼节,不敢稍有疏忽。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在交往和行事中应该保持的高度谨慎和端庄。
使用场景
端谨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非常恪守礼节和规矩。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表现非常得体,不敢有丝毫不恰当的举动。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非常小心谨慎,不敢有任何疏忽。
故事起源
端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司马相如的文学家,他非常谨慎,为人端庄,言行举止都非常得体。有一次,他在朝廷上向皇帝进言时,因为一句话的微小差错,被皇帝认为是失言,遭到了严厉的惩罚。从此以后,司马相如更加谨慎小心,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后来人们用“端谨”来形容他的谨慎和举止得体。
成语结构
端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端”和“谨”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端谨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在公众场合,我们应该保持端谨的形象,不敢有丝毫的失礼。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端谨这个成语:1. 将端谨的发音duān jǐn与“端津”相类似,端津在古代指的是端庄、恪守礼节,与端谨的含义相近,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端谨的含义。2. 可以将端谨拆解成“端”和“谨”两个字,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再结合起来理解成“言行端正、谨慎小心”的意思。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端谨的含义和用法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端谨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谨言慎行”、“谨小慎微”等,来拓展你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老师非常端谨,从不迟到,每节课都认真备好了课件。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保持端谨的形象,为同学们树立榜样。3. 高中生:在高考期间,学生们都需要保持端谨的状态,严守考场纪律。4. 大学生:在参加招聘面试时,我们要注意言行举止的端谨,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印象。5. 成年人:在社交场合,我们应该保持端谨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