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登假

拼音:dēng jiǎ

注音:ㄉㄥ ㄐㄧ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犹言仙去。对帝王死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孔颖达 疏:“登,上也。假,已也。言天子上升已矣,若仙去然也。”《列子·黄帝》:“天下大治,几若 华胥 之国,而帝登假,百姓号之。” 张湛 注:“假当为遐。” 清 方苞 《释兰谷传》:“ 康熙 六十一年冬入贺万寿节,既至而 圣祖 皇帝已登假。” 鲁迅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 钱王 登假仍如在, 伍相 随波不可寻。”参见“ 登遐 ”。
谓升至某种境界。《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 郭庆藩 集释:“登假即登格也。假格古通用。”《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成玄英 疏:“登,昇也;假,至也。”《淮南子·精神训》:“终始若环,莫得其伦,此精神之所以能登假於道也。” 高诱 注:“假,至也。上至於道也。”《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登假皇穹,铺衍下土。” 李善 注:“假,至也。言众瑞升至於皇天,铺衍於下土。”

基本含义
指登上高高的假山或假山岩石。
详细解释
登假是指登上高高的假山或假山岩石,也可以比喻升迁或晋升到高位。成语中的“假”指的是人工制造的山石,而“登”则表示登上或攀登的动作。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们攀登高位或升迁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描述登上高山或高处的场景。
故事起源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登山时遇到一座高山,他费尽心思想要攀登,但却始终无法登顶。后来,他发现山上有一座假山,于是他毫不费力地登上了假山,从而得以俯瞰整个山景。这个故事中的“登假”形象地表达了通过巧妙的方式达到目的的含义。
成语结构
动宾短语,由动词“登”和名词“假”组成。
例句
1. 他在公司里努力工作,终于登上了总经理的假山。2. 这个年轻人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成功地登上了职业生涯的假山。3. 小明每天早起锻炼身体,希望能够登上比赛的冠军假山。
记忆技巧
可以将“登假”与攀登高山的动作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站在高高的假山上,从而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登山或升迁相关的成语,例如“攀龙附凤”、“跻身高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努力工作,希望能够登上公司的假山。2. 初中生:同学们通过努力学习,希望能够登上高中的假山。3. 高中生:我希望通过考试的努力,能够登上理想大学的假山。4. 大学生:我希望通过实习和实践,能够登上职业生涯的假山。5. 成年人:我希望通过不断进修和提升自己,能够登上事业成功的假山。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