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观场

拼音:guān chǎng

注音:ㄍㄨㄢ ㄔ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1).看热闹。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评杜诗》:“余家有 郑善夫 批点 杜 诗,其指摘疵纇,不遗餘力,然实 子美 之知己。餘子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事多则关目亦多,令观场者如入 山阴 道中,人人应接不暇。” 茅盾 《子夜》十:“他知道女客们在二楼那大阳台的凉棚下打牌,姑奶奶两姊妹和少奶奶两姊妹刚好成了一桌。 阿萱 和 杜新箨 在旁边观场。”
(2).指赴乡试。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腐叹》:“小子自幼习儒,十二岁进学,超增补廩。观场一十五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八:“ 康熙 乙卯, 史胄斯 宫詹公典试 浙江 ,子 文靖 公年十八,读书京邸,宫詹令迟岁观场,不必亟亟。”

基本含义
指观察场面,了解情况。
详细解释
观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观”表示观察、看,第二个字“场”表示场面、情况。观场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观察场面来了解情况,也可以理解为观察局势或观察现场。
使用场景
观场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某种情况下观察、了解局势或现场情况,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工作、学习、社交等。比如,你可以用观场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会议中观察、了解会议的进展情况,或者用观场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观察、了解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故事起源
关于观场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可以推测观场这个成语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社交和政治文化有关。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观察场面来了解局势、判断形势。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官员在政治场合观察局势、了解民情有关。
成语结构
观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第一个字“观”是第三声,第二个字“场”是第一声。
例句
1. 他喜欢观场,经常在会议上观察、了解各方的态度和观点。2. 在社交场合,她总是喜欢观场,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表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观场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场地上,观察周围的人们和事物,了解场面的情况。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观场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观察”、“观察力”等,以扩展对观场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观场,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观场,了解社会发展的情况。3. 高中生:为了提高观场能力,我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通过观场了解了公司的运作情况。5. 成年人:在工作中,观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