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河名—三岔河
简介
三岔河是乌江的支流,发源于贵州省西部乌蒙山东麓威宁县,流向为自西向东,在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水头寨附近的东风水库与另一支流六冲河汇合,形成鸭池河。三岔河属乌江流域南源一级支流,河流全长325.6千米,流域面积7624平方公里。
位置
三岔河湖地处贞丰县者相镇境内,距县城18公里。三岔河湖是个幽雅迷人的旅游观光胜地。湖区的山,青秀;水,碧绿;树,葱郁;石,奇特;岛,静雅.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令游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三岔河湖,湖岛相依,别有情趣。湖中的莲花岛,石梯、石门、石洞相间分布;石狮、石牛、石马形态逼真;石桌、石椅、石凳错落有致。湖心岛四周红枫绿柳蔽日,中间绿草如茵,为游人泛舟歇脚铺上了地毯。
三岔河湖一年四季都有迷人的景致。春天,春风和煦,碧波荡漾,桃李芬芳;盛夏,骄阳明媚,万树葱茏,百花争艳;晚秋,枫叶似火,稻谷飘香,明月皎洁;隆冬,报春腊梅提早盛开,蔟蔟翠竹依然婆娑。四季分明的湖光美景,构成了又一个人间乐园。
与三岔河朝夕相伴的景观,东岸有苗族起义军将领杨树森手书的“虎”字石刻崖壁,是贵州最大的“虎”字崖,景区内的“群虎山”共征集了省内外书法家66个“虎”字墨迹镌刻此山周围,这些“虎”字,大小不一,风格各异,66“虎”字,代表六六大顺,虎虎生威;南岸有考古价值极大的古汉墓群;西岸有可登陆步至苗寨人家,一览古朴的民族风情;北岸可参观三岔河酒厂和县水电局的鱼种场,若游客有雅兴,既可喝到鲤鱼的鲜汤,又可品尝窑酒的芳香。 三岔河湖旁林荫深处已修建了别致幽静的宾馆,可供游客食宿之便。观光一日后,当你雅坐在宾馆的凉亭内,那月光、那山水、那湖中海市蜃楼式的倒影,那美酒、那鱼汤,才使你飘飘欲仙,如痴如醉。
三岔河湖是贵州旅游西线与云南东线的中间站。当你饱览世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之后,驱车80余公里就到了三岔河湖风景区,次日再游兴义马岭河峡谷风光,然后到闻名中外的路南石林。这条旅游观光线路,是中外朋友旅游度假的最佳选择。
城镇—三岔河
城镇简介
扶余县三岔河镇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吉林省北部的商埠重镇。三岔河镇介于长、哈两市之间,京哈铁路、国道102线和同三高速公路分别从中、东、西,穿境而过。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1985年三岔河镇就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个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1994年被吉林省政府批准为“吉林省经济十强镇”;1995年被国家四部委确定为“国家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扶余区县分设后,县城迁至此处,三岔河镇更成了全县政治、经
三岔河环境(19张)济、文化的中心。2001年三岔河镇被吉林省批准为中心镇,2002年三岔河镇又被命名为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5年6月份,三岔河镇又被省文明委推荐为全国文明镇。2006年乡镇合并后,新城局农业示范园区又划归三岔河镇管辖。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商贸流能更加活跃,文化、教育、金融、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日趋成熟。
三岔河镇幅员262平方公里,镇区面积6.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8508公顷。辖5个街道,41个居民委,38个行政村,62个自然屯,全镇总人口111,713人,城区人口49,676人。
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6027万元,实现一产增加值39112万元,二产增加值8443万元,三产增加值28472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920元。
几年来,三岔镇通过实施县域突破战略,镇城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种、养、加多业并进,新、奇、特精品叠出的强劲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以食品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龙头,以木材加工、化工产业为依托、以效益农业、棚菜生产、林果生产、畜禽饲养、交通运输、白酒酿造业和劳务业为补充的十大主导产业。
三岔河镇现有2所高中,3所初中,18所小学,17所幼儿园。三星级宾馆1个,集餐饮、洗浴、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4个,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社区活动中心5个,医院3所,其中1所为县级医院。
近年来,全镇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初步形成了“五横8纵”的镇区网状街路,镇内给排水设备齐全,拥有程控电话2万门。全镇有1个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台,一个差转台,两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和较完善的移动电话通讯设备。
农业经济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优粮、壮桑、旺畜、扩菜、兴劳务”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优粮”就是要加大高稳农田建设,利用三岔河水土资源好、土地平整等优势,抓住30000亩国土资源整理项目落户我镇的有利时机,配合实施好项目建设,力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同时,在保证总产量不减少的基础上,逐步压缩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水平、质量和档次。到2011年,力求将优质水稻稳步发展到4万亩;“壮桑”就是要加大低产桑园改造和桑园水浇地建设力度,逐步扩大桑园种植面积,提高饲养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桑园综合效益。今年,全镇蚕桑面积已达15122亩,计划养蚕35000张,收购鲜茧1120吨,实现蚕桑综合产值3244万元;
“旺畜”就是要抓住中央对养殖能繁母猪农户实行补助和省、市对能繁母猪实行保险等惠农政策的有利时机,围绕神农集团这个龙头,坚持以推广PIC、LY、滇陆母系等优良品种的改良为突破口,切实增加投入,加大畜牧养殖专项小额信贷力度,着力改变农户养殖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经营小而全的饲养方式,探索“支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发挥沙沟等村在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建设上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养殖示范小区建设步伐,引导、扶持和发展养殖大户、营销大户,扩大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扩菜”就是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跳出20多年来的“水稻+蚕豆”的低效益传统种植模式,发展“水稻+蔬菜”的新型高效种植模式,力争用3-5年时间,逐步压缩和消灭蚕豆种植,把我镇逐步发展成为蔬菜大镇乃至蔬菜强镇,从而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今年计划围绕几个龙头企业发展冬早外向型商品蔬菜基地15000亩,加上常规菜、水生蔬菜等,全年共种植蔬菜35000亩,比去年增加5000亩,实现产值7378万元,比去年增加2888万元,增64%。整个生产布局为:白水塘四周以发展浅水藕、茨菇等水生蔬菜为主;大嘴子以发展四月洋芋作为结构调整重点;清河、三岔子、大马路、赵家沟、舟东、水阁、黄家圩以发展稻后菜和露地蔬菜为主,当前,蔬菜产业已成为这些村的特色、高效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赢得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沙沟、赵家沟、大马路、摆洋、天宝等作为畜牧业重点村进行规划和建设。“活劳务”就是在现有在外务工人员26800多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劳务输出的方法和途径,发挥中介组织、政府部门、社会能人的作用,拓宽输出渠道,有组织、成规模地开展劳务输出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经营,使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今年计划输出劳务1000人,转移剩余劳动力1500人,实现全镇在外务工人员达到29300余人的目标。其次,要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现有四个农业龙头企业,在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从赵家沟--天宝--三岔子--农场的农业龙头企业聚群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蔬菜、浅水藕、魔芋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蔬菜、畜牧、旅游”三大品牌,把特色农业大镇充分展现出来。再次,要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作支撑,因此,要以“两校进村”为载体,加大政策法规和农业实用科技的教育培训力度,目的就是要培养“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让每一户农户至少有一名种养殖科技明白人或致富带头人,切实解决好农业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和商品率。
工业经济
牢固树立“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思想,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路子,重视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目前,全镇乡镇企业共有4193个,其中集体企业1个,私有企业11个,个体户4277个,从业人员共15625人,各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共127570万元。
旅游业
--实施“旅游活镇”战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三岔河镇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白水塘风景区与历史文化古迹交相辉映,形成了旅游新“亮点”。白水塘风景区现有水域荷花面积6平方公里,有长达6.7公里的水上游船航道和长达11公里的环湖硬化路面,有集游玩观景、食宿休闲为一体的景区两处,现有游船100多条,船工150余人,导游16人,日可接待游客4000余人。整个景区良田纵横、交通便捷、村宇环绕。夏日荷花田田,秋日稻香万里。乘一叶扁舟,荡漾湖中,穿梭于万亩清荷之间,清新遐意;踏淤彩云水乡,放眼碧湖青畴,远离污染的混浊,或赏荷、或荡舟、或垂钓、或戏水,皆神情自怡,回归自然、享受生活。漫步荷苑,尽情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水乡美景,享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宁静。2007年旅游节期间,景区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日接待游客900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万元,同比增长10.1%。
社会事业
公路。全镇道路全长323.3公里。县镇、镇村主要道路全长172公里,其中县镇柏油公路13.6公里、镇村水泥硬化道路153.3公里,镇村道路硬化率达98%,全镇形成了主干道与村庄道路纵横贯通,四通八达的“双通”道路网络化结构。
集镇。有中心集镇1个,农村集市3个。近年来,通过围绕“一核三星一带”的思路建设小城镇,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心集镇(镇政府所在地)为核心,赵家沟、舟东、白岩三个农村集市相呼应,白水塘环湖一带为生态农业旅游区的总体格局。2003年,被列为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教育。全镇现有完中一所(陆良三中),有教学班52个,在校学生3692人,教职工169人;初级中学一所(三岔河镇一中),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3140人,教职工135人;完小25所,在校学生16961人,有教职工765人。2006年,全镇参加高考人数198人,上线56人;中考人数1534人,升入曲一中16人、普高729人、中专及各类专业技术学校655人,升学率达91.3%,居全县之首。
文化体育。注重文化阵地建设,扶持农村文化户的发展,积极培养文体人才,着力打造村落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组建了37支农村文艺队,筹建了2个市级敬老院,2个门球场。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镇现有中心卫生院1个,乡村卫生所28个,医务工作者165名,2004年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
其他社会事业。高度重视群团组织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协、科协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计生、民政、土地、统计、广播、民兵等其它社会各项事业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