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匡鼎

拼音:kuāng dǐng

注音:ㄎㄨㄤ ㄉㄧ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诗》, 匡 鼎来; 匡 説《诗》,解人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鼎犹言当也,若言 匡 且来也。’ 应劭 曰:‘鼎,方也。’ 张晏 曰:‘ 匡衡 少时字 鼎 ,长乃易字 稚圭 。世所传 衡 与 贡禹 书,上言‘ 衡 敬报’,下言‘ 匡鼎 白’,知是字也。’ 服 、 应 二説是也。 贾谊 曰‘天子春秋鼎盛’,其义亦同,而 张氏 之説盖穿凿矣。假有其书,乃是后人见此传云‘ 匡 鼎来’,不晓其意,妄作 衡 书云‘鼎白’耳。字以表德,岂人之所自称乎?今有《西京杂记》者,其书浅俗,出於里巷,多有妄説,乃云 匡衡 小名 鼎 ,盖絶知者之听。”后世多从 张晏 和《西京杂记》之说,以“匡鼎”为 匡衡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恳諫留 匡鼎 ,诸儒引 服虔 。” 金 元好问 《喜李彦深过聊城》诗:“言《诗》 匡鼎 功名薄,去国 虞翻 骨相屯。”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 匡鼎 以説《诗》名, 许 君以《説文》著,凡此之属,不絶於史,则又流入传记矣。”

基本含义
指纠正错误、恢复正常。
详细解释
匡鼎源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匡鼎者,鼎之不正,匡正之也。”鼎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也代表着国家的权威和正统。匡鼎的意思是纠正鼎的位置,使其恢复正常。引申为纠正错误、恢复正常的意思。
使用场景
匡鼎常用于批评、纠正他人错误的场合。可以用于形容为了恢复正常而采取行动,或者表示对某种错误行为的批评和谴责。
故事起源
匡鼎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齐国的国君昭公下令将鼎放在了不正的位置上。有一位名叫管仲的智者看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后,立即前来纠正,将鼎放回了正确的位置上。管仲的行为被视为纠正错误、恢复正常的典范,因此形成了成语“匡鼎”。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动词“匡”表示纠正,宾语“鼎”表示错误的事物。
例句
1. 他是这个团队中的匡鼎者,总是能够及时纠正错误。2. 这个领导对于错误从不容忍,总是努力匡鼎,使团队保持正常运行。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成语“匡鼎”。可以想象一个鼎的形状,如果鼎放在不正的位置上,就需要有人来纠正,使其恢复正常。可以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成语“匡鼎”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典故,了解更多关于纠正错误、恢复正常的故事和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常常匡鼎我们的写字姿势,让我们写得更漂亮。2. 初中生:班长是我们班的匡鼎者,总是及时纠正我们的错误行为。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主席,我要努力匡鼎学校的学风,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4. 大学生:作为学长,我希望能够匡鼎学弟学妹们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