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拈周试晬

拼音:niān zhōu shì zuì

注音:ㄋㄧㄢ ㄓㄡ ㄕㄧˋ ㄗ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旧时习俗。小儿周岁时,罗列很多物件,让其拈取,以为可以试测其将来的性情志趣。俗称抓周。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炳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誥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綵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綫、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讖,谓之‘拈周试晬’。”

基本含义
指人们对事物的偏见和主观臆断。
详细解释
拈周试晬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拈”、“周”、“试”、“晬”四个汉字组成。其中,“拈”意为轻轻拿起,表示主观地摆弄;“周”意为周旋,表示细心考察;“试”意为尝试,表示试探;“晬”意为智慧,表示聪明才智。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人们对事物的偏见和主观臆断,只凭主观的观点和表面的现象来判断事物,而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调查研究。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只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的人,提醒人们要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不要轻率下结论。
故事起源
拈周试晬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周公的贤人,他非常聪明智慧,深受人们的敬仰。一天,周公来到一家酒楼,看到一位客人在玩棋,他轻轻地拿起棋子,试探地摆弄了一下,就自以为已经看透了对方的棋局。结果,他下了个错棋,输得很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凭主观臆断和表面现象来判断事物是不可靠的,需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全面调查研究。
成语结构
拈周试晬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动词和名词组成。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只是拈周试晬,没有真正了解情况。2. 别只凭主观臆断,你得先拈周试晬,再做决定。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的四个字分别记忆,拈、周、试、晬。通过联想和反复练习记忆,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主观臆断相关的成语,如“以貌取人”、“见微知著”等,以加深对主观臆断问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这个新同学,他长得很丑。这是一种拈周试晬的行为。2. 初中生:老师只看到我上课不够认真,就以为我不用功,这是拈周试晬。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只凭个人经验和感觉,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他的观点完全是拈周试晬。4. 大学生:在写论文时,我们要避免拈周试晬的情况,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思考。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