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民食

拼音:mín shí

注音:ㄇㄧㄣˊ ㄕ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人民的食粮。《论语·尧曰》:“所重民食、丧、祭。”《汉书·文帝纪》:“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晋 束晳 《补亡诗·华黍》:“稸我王委,充我民食。”

基本含义
指百姓的饮食,也表示人民的生活状况。
详细解释
民食是由“民”和“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民”指的是百姓、人民,“食”指的是饮食、食物。民食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人民的饮食状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民的生活水平。
使用场景
民食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社会的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用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福利水平是否良好。
故事起源
民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五年》一文中:“民食丧,犹赂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的饮食被剥夺了,就像赂送一样。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人民的生活状况。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民食”,其中“民”指人民,“食”指饮食。
例句
1. 这个国家的民食丰富多样,人民生活水平高。2. 他关心百姓的民食问题,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民食”,即人民的饮食。可以通过想象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美食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农业和食物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珍惜民食,不浪费食物。2. 初中生:政府应该关注民食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3. 高中生:民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福利水平。4. 大学生:研究民食问题可以帮助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