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愆伏

拼音:qiān fú

注音:ㄑㄧㄢ ㄈ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谓阴阳失调。多指气候失常。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孔丛子·论书》:“是故阴阳清和,五星来备,烈风雷雨各以其应,不有迷错愆伏,明 舜 之行合於天也。”《宋书·王弘传》:“荏苒推迁,忽及三载,遂令负乘之衅,彰著幽明,愆伏之灾,患缠氓庶。” 宋 欧阳修 《原弊》:“夫阴阳在天地间,腾降而相推,不能无愆伏,如人身之有血气,不能无疾病也。”

基本含义
指过失、错误。
详细解释
愆伏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愆指过失、错误,伏指隐藏、隐蔽。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犯下错误或犯错后试图隐瞒错误的行为。
使用场景
愆伏通常用于形容有人犯错后不敢承认或试图掩盖错误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个人的错误行为,也可以用来描述组织、机构或政府等集体的错误行为。
故事起源
《论语·季氏》中有一则故事,孔子对季氏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如果没有威严,就不能得到尊重;如果没有学问,就不能保持稳定。一个君子应该忠诚信义,没有比自己更好的朋友,犯错误时应当勇于改正。这段话中的“过则勿惮改”被解释为不要害怕承认错误并改正。后来,人们将“过则勿惮改”简化为“愆伏”,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愆伏由两个汉字组成,每个字的意义都有所不同。愆指过失、错误,伏指隐藏、隐蔽。
例句
1. 他犯了一个大错,却试图愆伏过去。2. 领导发现他的愆伏行为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记忆技巧
可以将“愆伏”拆分为“愆”和“伏”,然后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记忆。愆意为错误,伏意为隐藏。可以想象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试图隐藏起来,不敢承认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错误相关的成语,如“过眼云烟”、“罪魁祸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做作业时偷看了同学的答案,然后试图愆伏过去。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作弊,却试图愆伏过去,结果被老师发现了。3. 高中生: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常常试图愆伏过去,但最终还是会被揭露出来。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