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眄饰

拼音:miǎn shì

注音:ㄇㄧㄢˇ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顾眷奖饰。语本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咳唾为恩,眄睞成饰。”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之二:“不缘媒绍,轻承眄饰。”

基本含义
形容人虚伪、矫揉造作,假装装饰自己。
详细解释
眄饰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眄”是指斜视、偷看,而“饰”则表示装饰、修饰。眄饰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假装装饰自己,表现出虚伪、矫揉造作的态度。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不真实,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却虚伪、不真诚。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在社交场合中故作姿态,迎合他人的喜好以取得好印象。
故事起源
眄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淮阴侯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他的心腹谋臣曹参告诉他,项羽的心腹谋臣项梁在私下里对人说刘邦是个“陈胜吴广之流”,希望刘邦能够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刘邦就派曹参去见项梁,曹参告诉项梁:“淮阴侯要与你共图天下,你为什么说他是‘陈胜吴广之流’?”项梁听后,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说说而已,没有真正这么想。”曹参听后,对项梁说:“你这种做法就是眄饰。”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成语结构
眄饰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眄”是动词,表示斜视、偷看;而“饰”是动词,表示装饰、修饰。两个动词结合在一起,表示人们假装装饰自己。
例句
1. 他在人前总是眄饰自己,以求获得别人的好感。2. 她的言谈举止充满了眄饰的痕迹,让人觉得她很虚伪。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斜视着别人,同时还在自己身上装饰,这样就能够形象地表示眄饰的意思。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伪、矫揉造作相关的成语,如“虚与委蛇”、“假公济私”等,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在考试前总是眄饰自己,装作很厉害的样子。2. 初中生:他在班级里总是眄饰自己,表现得很友善,但实际上并不是那样。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的演讲总是充满了眄饰,让人很难相信他的真实意图。4. 大学生:她的社交圈子里有很多人都是眄饰之人,大家都在互相装饰自己。5. 成年人:在职场上,有些人为了博得上司的喜爱,总是眄饰自己,表现得很虚伪。
推荐词语